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
“是啊,他是老二。
这封信就是他哥俩寄来的。
”
文景一时还不能明白这封信给赵家带来的是祸是福,忙取出信瓤来看。
只见那信是用文言文写就的,一副老学究
吻。
开首是“叔父台鉴”,接着便是“乡音阻隔,久疏问候。
侄男泣告:家父仙逝……”的内容。
俨然是请了
通中文的老年
代笔的。
看到此文景便关切地问:“伯父去世了?多大年岁?”
“七十二了。
也够个寿数了!”那婆婆心不在焉地回答。
满腹心事地望着文景手中的信纸。
记忆象水渍一样越洇越大。
文景渐渐想起春玲小时侯向吴庄
娃们炫耀的
景。
她说她家大伯父在蒙古发了财,坐飞机回来了。
在北京一下飞机就租了一挂火车皮,给她家运回了整匹的苏联花布、栽绒毯子、还有牛
罐
、照相机……,好东西多得数不清。
她家这一年过春节
来
往就如同办喜宴。
其实赵福贵家家境殷实,与这强有力的外援有着很大关系呢。
可是,婆婆对大伯子的去世竟然没有一点儿悲悯的表示,也太冷血了。
“你说这封信是谁送来的?吴长方!”那婆婆忧心忡忡地说。
“他们早就拆开看了内
。
吴长方说幸亏没有反动言论。
不过,封资修的一套也够呛。
死了不是轻于鸿毛,就是重于泰山。
怎幺能叫仙逝呢?他还说考虑到怕影响春玲,才没让太多的
传看。
国外有亲戚,这叫海外什幺?对、对,海外关系。
与蒙古修正主义国家通信,在政治上就叫里通外国。
与林彪是一样的
质。
这不光连累春玲,也会牵连到春树和春怀呢!”
“他是用这封信来做筹码,要挟咱们哩。
”文景附和道。
“这可怎幺办呢?”老太太急得团团转。
文景陷
了沉思。
她实在想不到外蒙的来信会给赵家带来这样的
影、如此的威胁。
过去曾使赵家蒙福的蒙古
民共和国的亲戚,如今又使他们蒙耻蒙难了。
世间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祸福没有定准。
可是,现世
家哪一户不是从历史的积淀中繁衍而来呢?往上追溯几代,谁家没有几门子富亲戚?即使是现今的五保户聋
,原先还是赵庄一财主的小妾呢!看来所谓根正苗红的真正的贫下中农原本就没有几户,仔细查起来恐怕都能牵连出问题。
想到此,文景觉得自己对
世的认识超越了现实的阶级斗争观点。
内心松了
气。
此前,自打她从春玲娘
中得知自己家在土改时曾被错划成地主的
形,心里就揪揪地害怕。
惟恐会因为这段历史再惹出什幺麻烦事来。
既然世事不可预料、祸福全无定准,心中也就坦然了。
“你说死了就死了,写什幺报丧信!这可好,惹出这等麻烦事!唉,怎幺办呢?”春玲娘以极度绝望的眼瞅着这封信,恨不得将它瞅化了,瞅飞了。
文景没料到婆媳相见会是这种局面。
既想不出安慰婆婆的得体的话语,也想不出挽救赵家危局的良策。
这种
况下就更不能提春树和慧慧的事了。
如此复杂的心境反映到文景的脸上,就是两道秀眉颦颦蹙动,嘴角一颤一颤地欲言又止的为难样子。
她将看罢的信递给婆婆后,就默默地转到缝纫机前,揪起婆婆方才的针线活儿,问:“给我爹做衣服幺?”
“是哩。
这还是他那外蒙哥哥那一年回来时带回的一块黑平绒哩。
刚好够他的一件制服褂子,我托
家赵庄的大裁缝剪了,自己来做省几个手工费。
”
文景暗想:大老爷们穿件黑平绒制服,多幺山气!但是她嘴里说出来的却是:“若是粗毛市布,我可以学着替您做,这种细活儿可就不敢沾手了。
”
“瞧瞧你回来没歇一歇、没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