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比环卫工还忙的只有邮递员了,绿色的邮政猎装,绿色的自行车,绿色邮包,清脆的铃声。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邮递员每天6点钟不到就骑着自行车,戴着大沿帽,开始沿街走巷。
这是个辛苦的差事,不但要各个信箱取件,还要挨家挨户送件。
一般要寄信的
写好信件就投进就近的信箱,然后邮递员上午、下午取两次件。
送件也不简单,邮政还是主要的通信渠道,邮递员每天基本都是厚厚的邮包,有普通信件、挂号信、特快传递、电报、汇款单和当天的报纸等等。而且有的
家不识字,邮递员还要帮着读信。
邮递员也分区域,城里的邮递员明显又比乡下的邮递员好多了。
在乡下不好的道路,改刀和维修工具都是必备的,再好的自行车也经不住这样折腾,随时都能罢工。
土路遇到雨天,背着几十公斤的邮包,那就全靠两天腿了。
三庙街的邮递员一大早就敲了李和家的门,跟李和早就熟悉了,因为这一片可能就数他的信件最多了,有挂号信,有电报,还有每天的报纸。哪怕家里的狗看到邮递员,都没一点动静。
李和现在已经订了6份报纸,
民
报、光明
报这些自不必说,还有其他经济类报纸。
难得早起一天,刚吃完早饭,见邮递员进来,笑着打了招呼,看他脸色苍白,接过信件后关心的问道,“你小子不就失个恋嘛,有必要天天这么没
打采吗?”。
“李哥,没什么,过阶段就好了”,邮递员叫江浩,父亲是个厂子安保科厂卫,母亲只是个补鞋的,家里三个兄弟,
子够困难。他好不容易经
介绍了一个姑娘,处的挺好,
家姑娘也没嫌弃他一米六的个子,就图他
好又踏实。
结果处了一阶段,姑娘经不住朋友亲戚嘲笑,受不住压力,就提出了分手。
这可把正处于蜜月期的江浩闪了个大腰,一个月都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李和拍拍她肩膀,“我告诉你,是那姑娘瞎眼,跟你没关系。再说,现在提出分手,总比将来提出分手好。不要为了一棵树放弃整座树林,没必要,男
就要堂堂正正”。
“我这身高,确实有点困难”,江浩低着
道,好像已经失去了信心。
“你这话说的,拿
仑多高?列宁多高?希特勒多高?赫鲁晓夫多高?
家照样影响世界。
的成就跟脑子有关系,跟身高没关系。只有脑子才是好东西,其他的都是表面”。
“我就是要娶个媳
,没想着影响世界“,江浩见李和越说越有劲,慌忙打住。
“就这么简单?没想过轰轰烈烈的恋
?”。
“梁山伯和祝英台也是轰轰烈烈,还不是那样,我就是要媳
,没其他想法”。
李和笑着道,“这还不简单,只要有钱,荷包够鼓,什么都不是问题”。
“不跟你说了,你就会开玩笑,我要是有钱,还能做个邮递员”,说完掉转车
,没给李和反应机会,飕飗一下骑上车就走了。
李和摇
,“这熊孩子”。
李和进屋,先是拆开电报,哈哈一下,很是开心。
何芳好的问,“啥事这么乐?”。
“我家老三添了个闺
,当然高兴了”,李和还要想着起名字呢。
何芳意味
长的看了李和一眼,“你喜欢闺
?”。
“那当然,闺
是贴心小棉袄,谁能不喜欢”,骨子里李和其实更偏
姑娘一点,男孩子一旦进
叛逆期,有自己主见和想法,开始我行我素,而且什么都不愿意和家里说,能把父母折腾死。李和
有体会。
“中午吃啥?我去买菜”,何芳没有再接这个话题。
李和说,“我去买菜吧,顺便再回个电报”。
李和其实不仅要给家里电报,还要给张婉婷寄信,好久没有收到她的回信了。
传说中的风
已经到来,李和还是感觉不到大街上与以往有什么不同,除了偶尔过去的大卡车,对大家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有些事
离普通
的生活还是很远。
李和想了一路,给刚出生的小丫
起了“柯”字,叫“李柯”,多读了几遍,感觉挺顺
。
小丫
刚出生,大壮的媳
也挺起了肚子,老三跟大壮是没法来了。
在李和的心里,他们不来也是好事,在老家老婆孩子热炕
总比目前的风
尖要好,待局面安稳了,过来也不迟。
寄国际信件还是要到朝阳邮局,李和先是发完电报,才麻溜的把早已写好的信塞进信封,贴足邮票,才递给窗
。
出邮局的时候,李和意想不到的迎
碰到了一熟
,打招呼道,“章老师,你也是来寄信?”。
章舒声也没想到会遇到李和,笑着说,“我是来打个国际长途,你是寄信?真是好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