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弘德殿上独自面君,“剀切陈词”;第二天,徐桐就明显感觉到,小皇帝对他的态度,倏然升温,颇有一点以为“倚为肱骨”的意思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用二十一世纪的话来说,就是:之前,经过徐桐的无原则吹捧,小皇帝已对他“黑转路”;大大攻讦了洋使觐见的礼仪之后,小皇帝开始对他“路转
”了。
徐桐开始遐想:既然圣眷优渥,皇帝亲政之后,自己以帝师之尊,当然
阁拜相,辅佐圣主,剪除权臣,领袖军机,独秉国政,然后,尽复祖宗之制、圣王之道,哈哈哈哈!
独乐乐与
乐乐,孰乐?自然是“不若与
”啦!“朝廷之礼,乃列祖列宗所遗之制,非皇上一
所得而私也”;这么好的消息,亦非自己“一
所得而私也”!哈哈!
于是,徐桐下了帖子,请他的“圈子”中同他走得最近的几个
过府“小酌”。
这里边儿,有一个叫刘佑安的,职务是太常寺博士,正七品。若论对洋务和轩郡王的怨念,刘佑安实不在徐桐之下。不过,原因并不一样。
徐桐是真正讨厌一切和“洋”字沾边儿的东西,亦颇有恢复“祖宗之制、圣王之道”的理想。刘佑安却是没有任何志向和抱负的一个
,如果说有,那么就是保住他这个正七品的太常寺博士的位子,混一
安闲茶饭吃——问题是,他有一种不详的预感,这个位子,迟早不保。
这是一个闲得不能再闲的位子。闲到了真正是“吃闲饭”的程度。这种位子,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等一类冷曹衙门里,一抓一大把。
刘佑安的为
,算是机敏,他发现了一个许多
都没有留意到的一个现象:近年来。这几个衙门,若有位子空出来了,朝廷十有八九不会派
补缺,几年下来,这几个衙门,
愈来愈少。到处都是“窟窿”。
可是,“窟窿”虽多,这几个衙门的
常运作,却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可见原先的冗员多到了什么程度!
偶尔忙起来,一
身兼两职就好——完全照应得过来。
也曾经有
提过意见:怎么不派
补缺呢?
朝廷的回答总是:没钱。
钱去哪里了呢?
给京官“恢复原俸”了呀——整整涨了一倍呢!喂。你们是不是觉得,添多几张嘴,伸多几只手,从你们在职的
的荷包里,挖多几两银子走,会比较好一些?
提意见的
只好闭嘴了。
所以嘛,咳咳,补缺这个事儿。等真不够
手用的时候再说吧。
眼见得几个冷曹衙门愈来愈是“凋零”,刘佑安产生了一个恐怖的念
:这几个衙门,会不会有朝一
。朝廷
脆一
气全都裁掉了?
如果是那样,自己还能做什么?好一点,做个西席先生;差一些,就要走上街
,替
写信写挥春了。
他
的,那怎么可以?!
刘佑安并不以为。朝廷是因为“没钱”,才不派
补缺的——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没钱”,也不是因为给京官“恢复原俸”。
那么。钱都去了哪里了呢?
都拿去办洋务了!
因此,刘佑安恨上了洋务,也恨上了主持洋务的
。
关卓凡是主持洋务的
;同时,刘佑安也认为,冷曹衙门“出缺不补”,都是出于关某
的主张——这一点,他倒是没有冤枉关卓凡。
刘佑安顺理成章恨上了关卓凡。
他认为,只有洋务停办,关卓凡下台,他的这个太常寺博士的位子,才能够安安稳稳地坐下去。
至于因为关卓凡的缘故,他们这班京官才能够“恢复原俸”,刘佑安就选择
地遗忘了。
洋务停办,关卓凡去职,这种事儿,本来是只能够出现在梦里边的。但是,眼下看去,却似乎真有了一线变成现实的希望!
这线希望,就在徐桐身上。
刘佑安的想法,跟徐桐本
其实是基本一样的:皇帝亲政之后,徐桐以帝师大用,主持国政,便可尽废新法,恢复旧制——这不是不可能的,这种事儿,不绝于史,咱们大清朝,怎么就不能来它一次?
于是,刘佑安决定狠狠地烧一烧徐桐这个冷灶。
火烧旺了,将来自己的好处,可绝不仅仅是一个正七品的太常寺博士!
因此,刘佑安对徐桐,特别
结,给徐桐递了门生帖子,高调跻身门墙——徐桐并不是他的坐师。
这一次,徐桐请“同道”过府“小酌”,他自告奋勇,自掏腰包,到外边的馆子,定了一桌四两五钱银子的席面。
四两五钱银子,对于刘佑安来说,并不是个小数字——他自己也是要靠借贷度
的。
咳咳,为了将来的徐大学士、徐大军机、徐大相国,刘佑安也是拼了。
席上,徐桐面带矜持,将自己“剀切进言”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