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府城后,如何
差!”
宋书有种一拳把沈溪打趴在地的冲动。
沈溪是兵部派来护送火炮的正差,若沈溪路上没死,就必须要亲自把火炮送到,如此才算是完成差事,不然就算他们先期抵达,那也是徒劳无功,一切都是要以沈溪这个正差的抵达时间为准。
货到
没到,同样不算完成差事!
宋书气馁道:“沈大
,我们之前不算有过节,您老就当体谅一下我们这些当兵的,明后两天照常出,赶在后天下午最后期限到来之前顺利抵达大同府,您看如何?”
沈溪坚决地摇了摇
,道:“要么明
连续行路,要么休整三天,宋副千户自己选择吧。”
沈溪说完,傲慢地转过身,宋书拳
握得紧紧的,真想猛地挥出去往沈溪身上招呼,最后他终于压制心
的火气,冷笑道:“既如此,在下就去吩咐,明
连续赶路……等到了大同府再休整!”
说完,宋书也不征求沈溪的意见,气呼呼下楼去了。
沈溪一脸悠闲地坐下来,拿起书来看。
玉娘从隔壁房间走了过来,她刚才已将沈溪跟宋书的对话听的真真切切,此时她脸上满是迷惑:“沈大
难道不怕宋副千户不允,最后误了差事?”
沈溪道:“误就误了,迟一个时辰也是迟,迟三天也是迟,何必急于一时?”
玉娘眉
蹙了起来。
沈溪这一路上的表现太反常了,先是按部就班走完前半程,后半程知道刘大夏不在,就各种拖延,到现在遇到事
总是退缩的心态已昭然若揭。
玉娘心想:“沈大
在泉州府的表现,足以证明他是有勇有谋之
,何至于此番竟会如此进退失据?”
沈溪打了个哈欠道:“玉娘也该早些回去休息,本官乏了,正要躺下……玉娘不是打算这大半夜的还要监视我吧?”
玉娘苦笑一下,她自问
生阅历比沈溪丰富太多,可就是没法揣摩沈溪心中所想,沈溪这么清楚无误地下了逐客令,她只有行礼告退的份儿。
等
走了,沈溪却没有
睡,仍旧点着灯,拿着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他要把记忆中和现实中观察的明朝北关防御图画下来,以后或许能派上用场。
到第二天,果真如之前沈溪的嘱咐,队伍晚出一个时辰,不过沈溪下楼时,下面骂骂咧咧的声音一大片,因为都知道沈溪要来个“急行军”,准备用一天一夜走完剩下一百多里的路程。
普通行军也就算了,一天走个七八十里路没什么问题,但现在却是押送二十门火炮走,要连续一天一夜走完剩下的一百七十多里路,非把
累趴下不可。
“这是沈大
的吩咐,你们有意见,跟沈大
说去。”
宋书态度冷淡,在他看来,沈溪立功心切,两天走完剩下的一百七十里路本来就已经很苛责了,现在非要连续不断地走,那是要
命啊。
沈溪到底是从五品的朝官,而且是兵部派来的钦差,就算下面的士兵有意见,也不敢冲到沈溪面前当面质问。
就如同沈溪所说的那样,本来都已经耽误很多了,我现在要赶着在限期到来前多几个时辰抵达有什么不对?
一行出,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次刚出不久天空就下起了小雨,道路很快变得泥泞难行,到后面更是雨夹雪,官兵们戴着斗笠行路,
都快冻僵了,就这样还紧赶慢赶,一天只走了七八十里路,晚上在高山卫的驿站吃过饭,还没来得及休息,一行又要出。
晚上温度直线下降,在马车上的
都冻得不得不下来靠走路取暖,此时他们只想着一件事,赶紧找个暖和能避雨雪的地方,哪怕是临时搭建的帐篷,也比在这种鬼天气下赶路要好。
“沈大
,您看咱是否延缓一下,明
等天放晴了再走?”宋书自己也被冻得够呛,他赶紧去跟沈溪请示。
沈溪的马车有车厢,而且加了毛毯和被褥,不用担心淋着冻着。
此时宋书完全有资格自己下令停止行军,但又怕沈溪闹
绪,此时他想的是,沈溪若不同意停下,我就算来硬的,也说是你下的命令,你明天敢不走,我绑你去大同府,看你小子再在老子面前嚣张。
沈溪
从车厢探出来道:“这天是寒冷了些,可敢问宋副千户,是耐着寒冷赶路重要,还是小命重要?”
宋书心里愤怒地想,现在知道怕了,之前怎么没想过延误差事是要掉脑袋的?
“沈大
过虑了,事
没那么严重。”宋书道,“就算延迟一
,朝廷也能理解我们运炮的苦楚,更何况朝中还有侯爷为我们说话呢。”
沈溪惊讶地问道:“侯爷能指挥得了鞑靼
?”
一句话,把宋书吓了一跳,宋书哑然失笑道:“沈大
莫言笑,这跟……鞑靼
有何关联?”
沈溪叹道:“看来宋副千户以为本官是无的放矢,殊不知,这最后一段路其实也是最危险的路程……”
“早在宣府镇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