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不是在场的
所能解释,谢迁对此也是一筹莫展,他这会儿想的是,沈溪这小子如果在的话,会不会给出一个让
满意的答案?
马文升谨慎地上禀:“如今还是及早通知刘尚书撤兵为宜,转攻为守,防止更大祸患产生。”
马文升所言基本得到朱祐樘认可。
现在问题不是高明城死了,也不是损失了多少粮食,而是如今大明一改之前固守不出的战略方针,把关隘中的
兵调出去主动出击,这要是换作别的时候尚可,但如今鞑靼
已经聚拢数万大军,兵马补给大致相当时大明军队尚且不能在野战中获胜,更何况是这种补给以及兵员皆不如对手的
况下?
刘大夏若战败,那延绥镇就会面临兵力空虚的窘境,一旦延绥不保,大同府也就危险了。若这两道屏障丢失,鞑靼
或许会跟之前的瓦剌
一样,攻
长城关隘长驱直
,到时京城就会危险,再次面临土木堡之变后被围的惨状。
马文升说的有道理,可落实到实处,难度就大了。
眼下尚不知刘大夏是否意识到危机,能否及时撤兵是个问题,想要靠朝廷通知,显然不太现实。
如今宣府、大同一代已被鞑靼骑兵主力阻断,宣府镇、大同镇和太原镇同时向朝廷发出告急文书,至于更西边的延绥则暂时处于消息的真空区,朝廷尚不知那边发生了什么,朝廷有什么消息,只能绕道真定,
固关,走寿阳、阳曲,再向南走汾州、永宁州,由吴堡过黄河,走绥德州、米脂到延绥镇。等把消息传到,黄花菜都凉了。
张懋把问题提出来后,李东阳有些气恼地道:“哪怕有所耽搁,也要把消息尽快传到前线,总不能坐以待毙!”
这话说得太过直接,朱祐樘色冷峻,不过他也知道李东阳脾气直,所以才说出这么一句不中听的话。
若什么都不做,可不真是“坐以待毙”?
此后君臣又凑在一起商讨了一个多时辰,军议才宣告结束。
与会的都是弘治皇帝的近臣,这次主动出击又是他们联合进言导致,现在出了纰漏,每个
的责任都不小,此时没一个想说话,都在想最严重的后果会如何。
只有谢迁脑子在开小差,他想的不是刘大夏,也不是边疆的形势,而是在想沈溪。
“那小子去了边关,奏报中对他只字不提,连他护送的火炮似乎都没影了,这小子不会在路上被鞑靼
劫持,回
做了鞑靼
的臣子吧?”
仔细想想,还真有这可能,“臭小子平
做事没多少原则,嘻嘻哈哈的,别连最起码的尊严都没有……若你真投靠了鞑靼
,想方设法都要把你捉回来,大卸八块!”
……
……
边镇出现异变,接下来京城宣布戒严,防备鞑靼
趁虚而
,威胁到京师安稳。
若鞑靼骑兵突然出现于京师周边,京城尚未戒严的话,那很可能快马会趁机冲
城中,后果难以预料。
在这个消息闭塞的时代,很多事
都需要提前防备,不能指望不靠谱的
报系统。
此时京城沈家,谢韵儿刚刚收到汀州府来信,知道婆家和陆家两家
正从汀州往京城而来。
之前沈溪就说过,汀州商会遭到地方官府打压,商会损失惨重,对家
表示了担心,眼下知道那边早有防备,谢韵儿作为沈溪正妻,稍微放心下来。
“再过些
子,爹娘就要到京城,到时候大掌柜和曦儿也会到京。”谢韵儿得到这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林黛。
可林黛却没谢韵儿那么高兴,她望着谢韵儿已经隆起的肚子,小脸上别提有多委屈了。
你是希望见爹娘,因为你已经有了沈家的骨
,可我呢,不但是个小妾,还连个蛋都没有,娘来了一定会数落我,为难我,甚至编排我做这做那。
周氏如今多年媳
熬成婆,有了谢韵儿和林黛这两个儿媳
,自然要享受婆婆的待遇。
但两个儿媳是一家欢喜一家愁,林黛看周氏,就跟当初周氏看老太太差不了多少,心中首先想的并不是什么亲
,而是如何才能过自己的好
子。可惜林黛终究是个小妾,她没有分家单过的底气,更何况,到现在周氏自己也还没正式跟老太太分家,她一个小辈,有何资格?
“相公走了有些时
了,说是腊月初就能回来,跟娘到京城的时间差不多,要是相公那边迟几
,迎接和安顿的事
就要我们来替相公做。”谢韵儿说着,看了林黛一眼,“黛儿,你有在听我说话吗?”
“嗯。”
说到沈溪,林黛
稍微集中了些,她比什么时候都盼望沈溪能早点儿回来。有沈溪在,她才能心安,毕竟沈溪是疼她的,不会看她被
欺负而不管。林黛想了想,对谢韵儿道:“这几天,我总是做噩梦,好像……老爷出事了。”
“是你
有所思,夜有所想,平
里安心些,自然就不会做那些梦。”谢韵儿说到这儿,心里也有些担心,“可怕就怕鞑靼
……呸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