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路初至苦海时,心里就一直在回味那句烂大街的佛偈:“苦海无边,回
是岸。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但他并没有把这句话和渡苦海寻灵童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经历了那么多话传说之后,根本就把这句话丢到九霄云外了。
一个
在经历了那么多惊心动魄的关隘之后,脑子里在想的一定是下一步是什么,下一步要到哪里,这是
之常
和思维惯
。
譬如修行,当你历经重重磨难,闯过密布荆棘,度过三灾利害,眼见
境的机会就在眼前,怎么会不想再进一步?
修行界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讲的就是坚持到底的道理,因此当郭大路第一次一路闯到那座小岛前,只差最后一步就能登岛时,他机会没有任何犹豫就抬起脚步。
然而事实是他仍旧错过了最后一步。
对于一般
而言,这种结局无异于历经海
飓风,最后却翻船于一条
沟,不论出于哪种心理,都要重
再来一次,务必争取零失误,踏好那最后一步,不然就是对不起之前的所有努力。
事实上,郭大路和唐三藏也是如此做的,他们再次从起点出发,沿着原路前行,重渡苦海。
这一次,他们不仅带着寻找佛祖的任务,还带着对那“错失一步”的执念,因此相比于第一次,这次他们抵达彼岸的意志更为迫切和强烈。
按照正常的逻辑,一旦此次他们顺利
关,来到小岛前面,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屏气凝,算准距离,稳住双足,争取一步跨上小岛,从而一雪前耻。
然而,郭大路经历海市蜃楼的二次“折磨”来到这里,却毅然决然地选择退回去。
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和“事不过三”的原则也不符合,郭大路更加无法确定第一次“失足”是失误还是“设定”,他同样不敢保证这一退,会不会又再次进
那些话幻境中……他纯粹根据自己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做出抉择,就像他每次面对重大关隘时所做的那样。
道祖有句话就是说的这个事:“老道一生行事,讲究自然而然,顺势而为。”
郭大路也是如此他当然如此。
好在结果还不坏,连环的话幻境并不是渡过苦海的真正关隘,“回
”才是。
他登上小岛,和那位白衣沙弥见了礼。
白衣沙弥道:“郭施主辛苦了。”
郭大路摇摇
,然后注视这那位白衣沙弥,开门见山问道:“小师傅你就是如来佛祖的转世灵童吗?”
没料到对方会如此直白,白衣沙弥愣了一下,随即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施主不要说笑。”
郭大路闻言,也愣了一下,因为他不用追问也可以明显地察觉到这位小沙弥的确不是佛祖转世灵童。
“那小师傅您是?”
“小僧颖然,在这空空岛修行。”
“哦,那这岛上还有什么
?”
“还有小僧的师父海慈禅师,不过恩师出岛游历已有数载,故而如今岛上只有小僧一
。”
“确定只有你一
?”郭大路问。
“出家
不打诳语,施主若是不信,尽管搜岛,若是发现有第二
存在,尽可以将小僧舌
拔下,并将小僧丢
海中。”
郭大路:“……”
“既然这岛上只有你一
,刚才我登岛的时候,你为何要假装
沉地说什么‘苦海无边,回
是岸’和什么‘施主你来了’,搞得好像在这等我似的。”
颖然抓了抓后脑勺,有些尴尬地说道:“这空空岛位于苦海之中,故而能登岛的客
都可以说是回
是岸,至于后面那句是,是师父临走时吩咐下来的。”
“你是说,尊师吩咐你在此等我?”
小沙弥赶紧点
,“没错。”
郭大路又问:“那你师父还有没有其他话
代。”
小沙弥摇
。
郭大路皱起眉
,隐隐觉得哪里不对,但若就此离去又觉得不甘心,而且直觉上暂时也不能离开这座空空岛,因为自己想要的就在这座岛上。
白衣小沙弥把郭大路引
一座简单
净的寺院,请他落了座,并为他泡上茶。
“师父说郭施主
通佛家之外诸子百家之学,有任何疑问均可请教。”白衣小沙弥谦虚地看着郭大路,语气诚恳。
郭大路心中一动,想起佛家最
在对话中打机锋,然后一不小心透露出奥义真谛,于是和蔼道:“小师傅但问无妨。”
小沙弥果然不客气,开始向郭大路请教,他问的问题倒不是多么复杂
奥,但非常散
,东一句西一句,没有什么重点,只是会在郭大路解释到末尾的时候补一句:“佛经上对此也有解释……”
在白衣沙弥看来,佛经包罗万象,囊括百家之学,可以说是非常虔诚了。
两
正进行着漫无目的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