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李伯辰所读到的这些,如果用寻常都能听懂的说法讲出来的话,便大概是——
“……我常常面对霄连连叹息、诘问自己:上古的天地刚刚分开的时候,有能力与德行的修士并不畏惧用‘魔’来考验自己的本领,为何到了今却
谈魔色变,好像林中的
雀见到了天上的雄鹰呢?这难道不该被看做是我们道行
衰、气运渐薄的征兆吗?”
“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修士,常常与魔修争斗,一连几天几夜奋战不休,一旦死去了,家就会奔走相告,将这件事视作荣耀,这是多么令
向往的
景啊。我派镇守秘境的盔甲霄,听说是上天的北辰帝君在还没有成就大道的时候所用的甲具。可如今我派中的一些的武器、盔甲,相比霄的坚固还要稍胜一筹。在很久以前的时候,帝君难道就是用这样的武器、铠甲,与同样尚未得成大道的魔君战斗的吗?”
“我曾向门中众提出,应当试着引
五位魔王的分身以考验修士的诚心,但门中的
食者却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值得考虑的事
。我常常在夜里为此叹息:先辈们将魔物驱逐到了北方的土地,后辈们却失去了先辈的胆量,这难道是合理的吗?”
“我还听说,一些有能力和本领的宗派,已经尝试过类似的事。
们听见到了那些经历过魔劫又将其战胜的修士,没有不佩服的。而我门中
如今却畏之如虎,以所修行的法术安全平和为荣,这难道不是值得愧疚的吗?”
“门中食者的目光是短浅的,想要矫正几代以来积累的坏风俗,难道不正该是我挺身而出的时候吗?我决定私自接过这样的大任,为我门中
做一些有益处的事
。”
李伯辰读到此处的时候,意识到这本书该是雷云天中的一位修士所写的。与其说是书,不如说是某种记录。虽然作者没有留下名字,但李伯辰猜此
既然有如此的责任感,想必在门中地位不会太低。即便不是他
中的“
食者”,应当也仅仅是居于其下而已。
不过……霄?
此说他常常面对镇守秘境的霄嗟叹——那“霄”就是自己的这顶
盔么!?
他想到此处愣了愣,抬手一摸,意识到自己刚才果然又将它忘了。身上的甲都卸了,可这盔还顶在脑袋上呢。
但此时他也不敢将它摘下来。这东西如此异,要真搁在一旁,闹不好自己走的时候就把它忘了。
那位修士说,这霄是北辰帝君未得大道之前所用的兵甲。自己昨夜依照裴锦那位先祖的画像推断,这种盔的形制也该是在先时代那时候、甚至更早以前的。
这竟是“那位北辰”所用的东西。李伯辰想到此处,倒没觉得太过意外。昨夜就知道这东西非同寻常,也猜可能是养出来的,如今不过是被证实罢了。但这么说……原本的北辰也用自己如今这法子养过什么么?是与自己况类似,还是有别的办法?
他心中生出一种微妙的绪——上代主
的甲具,如今到了自己手中,这或许真是天意吧。
这册子之后的二十多页,则不再说这位修士打算引魔王分身助门中
修行这事,而记录了他对另外一些修行道理的看法,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李伯辰试着重新细读了一遍,将这书放下,远眺窗外理了理自己的思路。
此其实像是个一心求道、不问俗事的研究者。但过于执着
脑中的念
,并不为门中
所接受。虽说地位似乎不低,但看起来是很孤寂的。后面提到,他自愿来这秘境中做了个守护者,一边校阅前代典籍,一边继续准备自己想要做的“大事”。
记录中提到那时李国威服四海,就连国君朝见天子的时候,都可以平身而坐,甚至对天子说“北地苦寒,还是你高国一年到不冷不热、疆域广大,是个适合养老的好地方”。
李伯辰据此推断,这份记录该是在六七十年前留下的。那时的那位国君是李国灭亡之前的武王,在位时国势的确鼎盛。又因为信奉主宰杀戮刑罚的北辰,军力亦冠绝天下。那时候北原还在六国手中,原上驻军有三分之二都是李国的军队。
这位武王薨了之后,才由新王继位,再过十多年,李国才遭遇大劫。这么一算,那位武王其实算是自己的高祖了。
修士说一些有能力和本领的宗派已经尝试过类似的事,是说,的确有些修士试过引
魔王分身以磨练自己了吧?就他现在所掌握的信息来看,似乎的确如此。应慨说各国王室都曾经试过以妖兽血
造出能同妖兽抗衡的东西,搞不好也有修士像自己一样,将血
在体内融合过了。
他忽然觉得有些心惊——如果说一些的确成功了,那失败的那些
呢?毕亥说要当初自己跟着那个黄天魔王横天担刃的分身走了,便
魔道……会不会如今有些修士已经
魔,别
却还不知道!?
他将这册子又看了第三遍,确认再找不出新的东西,便原处放回,又在架上找起来。
到晌午的时候,已又翻了二十多本书,终于找到另一本有关联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