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变身成了庞然大物,扭过
来再看米高梅自己,反而已经病
膏肓苟延残喘,已经几乎成了菜案上的一块
,而且还是非常肥的那种。
也难怪索尼会动心思呢。
要说米高梅现在
子不好过,看上去已经没什么价值了,但是真要说起来,不往远说,就说好莱坞的其他公司。华纳兄弟、派拉蒙等公司想不想收购米高梅?当然想了,这还用说吗。但他们并不是为了收购完之后带领米高梅起死回生,而是直接关掉米高梅影业!在他们看来,米高梅已经无可救药了,没有继续经营下去的必要。
把所有部门都关掉,员工都开掉,重资产都卖掉,只留一个庞大的片库就好了,对于其他影业公司来说,米高梅有价值的也只剩下片库和片场了,其他的一切都已经毫无价值。
可是索尼就不一样了,索尼收购米高梅,是为了获得庞大的影片库,来推动索尼的蓝光光盘!
这不是电影行业的小事,而是关系到索尼集团的宏观战略!
同样,康卡斯特也是这个道理。
他们收购米高梅,也不是为了米高梅这家残废的电影公司,而是为了通过米高梅片库,推行络点播,从而带动康卡斯特的电信运营业务。这种葩的“目标”,和时代华纳、迪士尼、维亚康姆、通用电气的理念完全不同。不过没关系,只要有钱就行了,没
会在乎米高梅被卖出去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米高梅原时空的售价是48亿美元,其中3o亿是收购价格,剩下18亿是米高梅的负债,而将近五十亿美元的价格,也让科克心满意足了,有了这笔钱,他可以更加放心大胆的去玩他的酒店业务了。
然而在这场
易中,索尼其实只花费了3亿美元,就拿到了米高梅的控制权。
索尼出资3亿美元,占
2o%;康卡斯特出资3亿美元,占
2o%;普罗维登斯
本合伙公司出资4亿多美元,占
29%;德克萨斯太平洋资本基金出资3亿多美元,占
21%;商品银行合伙公司投资1亿美元,占
7%;四方集团投资o.45亿美元,占
3%。
剩余的部分,是索尼等集团向华尔街的2o多家银行,以未来米高梅的资产为抵押举债的。
这样一来,索尼就能在花费最少代价的
况下,拿到米高梅的控制权,并顺利得到了米高梅片库中的存片,存片的数字过了76oo部!
这可是76oo多部影片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整个好莱坞的电影总存量,也就16ooo部左右。整个米国的电影倒是有数十万部,但这里面可大多都不属于好莱坞电影,比如投资极低的B级片、成
片、进
片、电视电影等等。
这一笔收购案,索尼赚了,他们掌控了好莱坞近5o%的片源,为展蓝光光盘,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
康卡斯特电视也赚了,他们和索尼合作,拿到了极大的片源,通过互联点播业务,为电信运营提供了帮助
科克·科克里安也赚了,他把米高梅卖了一个好价钱,大赚了一笔,继续玩他的酒店业务去了!
然而,米高梅这家公司惨了。算上原本负责的18亿美元,杠杆收购又负债的15亿美元,总共负债已达到33亿美元。以米高梅的经营能力,这么大的债务压力,能活几年?能支付利息吗?
事实上,米高梅确实没坚持多久,到了原时空2oo9年的时候,米高梅就再也支撑不下去,正式宣告
产。索尼的3亿美元打了水漂,但索尼影业行了两部oo7电影,早就把钱赚回来了,更何况蓝光光盘,彻底打败了。康卡斯特3亿美元也打了水漂,但也通过视频点播、电信运营产业有了弥补。最惨的是华尔街,他们的投资、贷款,血本无归!
这种以控
公司的方式杠杆收购很容易坑
,也顺带着把好莱坞的投资环境搞的一塌糊涂。
从那之后,华尔街的资金急收缩,好莱坞出现了很多中东、亚洲的投资
。
当然了,这种局面总体来说对于周方远这样的
来说是有好处的,不过话说回来,收购米高梅的好处不是更大吗?既然能得到更多的好处,他又何必舍本逐末呢?至于说索尼的态度……这不在周方远的考虑范围之内,远方科技目前和索尼是有合作关系,但也仅仅只是最普通的合作关系,他完全可以扭
去和卡尔蔡司合作,也可以去和其他公司合作,也不是说就一定得是索尼才行。
除了手机摄像
业务,其他方面,远方集团和索尼之间实在是没什么太
的关系,而且真正到了这种时候,米高梅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摆在面前,什么好朋友好伙伴,都靠边站吧,在利益面前,拿到手的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周方远也不可能在这件事上面和索尼合作,因为周方远的目标,是完整的得到米高梅,米高梅的片场,制作部门都是他的目标,不同于索尼捞一笔就走的想法,他是真的想要好好展一下米高梅的。
毕竟米高梅底蕴很
,而且米高梅擅长大片拍摄,最近这些年一直没有起色,只能说公司的而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