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兰
会
在兰州搞了苏油履任以来第一次文会之后,苏油陪同欧阳等
一起来到凉州,从抓农业转到了抓工业上来。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苏油野心很大,既然宁夏三路不缺工业的基础,那就各个州都搞起来。
但是大厂,还是得依托大城市。
兰州是最好的地方,有水运之利,有6路之利,除了金银铜,周围还有盐、铁、煤、芒硝、硅石、钾盐,有成为大工业基地的资本。
此外凉州、甘州、兴庆府,也要照此办理,而且时间还要快,为接下来的毛纺业、棉纺业、军工产业打下基础。
任务艰巨,但是并非无法完成,原因就是矿藏丰富,能源充足,牲畜繁多,
力成本极低。
在开辟好几处大金银铜矿之后,苏油开始建造凉州铁厂。
依旧用已经成熟的大平炉炼钢法,铁厂还需要配套三酸两碱工厂和水泥厂。
一座巨大的厂房已经初见规模,各种设备已经从兰州运了过来。
这些设备的运输是非常艰难的,从郑州走汴渠到黄河,转洛水到延安,然后通过6路送到灵州再
黄河,以绕过黄河大瀑布和河套大湾。
之后转运到兰州,再上6路送到凉州。
因此要运送大工件是不可能的,主要的东西就是仪器,刀具,还有两台最新的机床母床。
剩下的,需要在河西白手起家。
光各种图纸就运了十几大车。
只靠一个石勇是不行的,苏油还调了四通两员大将过来,苏辐和石鍮。
苏辐协助李舜举主管银行事务,石鍮和石勇负责工业基地建设。
巢谷要负责
力协调和政务协调。
苏油主管产业分布大局和后勤。
沈括万金油,哪方面需要
啥就
啥。
好在宁夏得天独厚,高无烟煤的开采也不是什么难题,连炼焦厂都可以先行省略。
加上巢谷之前备下的铁料,还有祁连山的石棉矿,石英砂,兰州第一铁厂很快就能投
使用了。
第一炉钢炼了二十四小时才出了一万斤,小打小闹,还停留在当年冶州第一炉的水平。
不过这批钢材的钢质极好,比西夏原来的青锋钢还要好。
当年大宋工业开始展布,四通在全天下选矿的时候,只有西夏的煤矿铁矿最优良,当时是气得赵顼摔了东西的。
听说苏油在西夏开始用新法炼钢了,赵顼要求一定要将钢材送到汴京城给他看一看。
苏油当然不会这么没水平,于是按照天方大马士革刀的样式,加上于阗商
送来的和田白玉,加上宁夏本地的金银,给赵顼打造了两柄黑汗风格的骑刀和一柄汉剑。
玉装剑,那就是装
用的,但是赵顼很喜欢。
六月,甲寅,监修国史王珪,上《两朝正史》一百二十卷。
元丰改制前,大宋次相,兼职兼修国史。
这是王珪履任相后
卸工作成果。
这本书本来比《仁英实录》记载的历史资料要多很多,但是书中假托仁宗诏旨,非寇准而是丁谓,时以为讥。
乙卯,苏油录河西诸先儒后
姓名以进,考其文字,授为州学学正。
并奏成立兰州理工学院,重修兴州文庙,增加学宫。
诏从之。
丙辰,诏:“自今事不以大小,并中书省取旨,门下省覆奏,尚书省施行。
三省同得旨事,更不带三省字行出。”
是
,蔡京上奏,中书省独取旨,事体太重。
赵顼下诏:“三省体均,中书揆而议之,门下审而覆之,尚书承而行之;
苟有不当,自可论奏,不当缘此以
体统也。”
之前的官制虽仿旧三省之名,但是中书、门下、尚书,都可以取旨出命,造成了一些混
。
于是赵顼还是让中书取旨,但是给了门下、上书论奏之权,可以监督。
癸亥,诏:“尚书省六曹事应取旨者,皆尚书省检具条例,上中书省。”
又诏:“中书、门下省已得旨者,自今不得批答行下,皆送尚书省施行。着为令。”
又诏:“尚书省得弹奏六察御史失职。”
这三道诏命,加强了尚书省左右丞的权力,避免了六部官员勾连中书,架空尚书省的可能。
同时以尚书省制衡台谏,以台谏制衡中书省,以中书门下两省制衡尚书省。
壬午,诏罢大理官赴中书省谳案。
这是将司法独立出来,不受中书省
预。
戊子,诏御史中丞举任言事或察官十
。
欧阳、刘奉世上《敦煌石室遗书编目》。
李舜举、巢谷、梁屹多埋奏削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