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正确的
作,应当是不管有没有官职在身,不管是不是其本职,“凡知朝政阙失及民间疾苦者,并许进实封状,尽
极言”。
而且要求必须全部受理,且归中央直管“在京则于鼓院投下,委主判官画时进
;在外则于州军投下,委长吏即
附递奏闻。
皆不得责取副本,强有抑退。”
并且指出,谁要是阻挠这件事,那谁就是
臣“群臣若有沮难者,其
必有
恶,畏
指陈,专欲壅蔽聪明,此不可不察。”
梁惟简复命,吓坏了蔡确,这么搞的话,先遭殃的就是他。
因为蔡确是靠整
上的台,这么些年迭兴大狱,打击异己,仇家遍布。
他在朝中民间的声名都快臭大街了。
于是抢先创“六议”
奏,对司马光的上书提出了“改进意见”,指出一概受理是有问题的,比如“
有所怀,犯非其分,扇摇重机,迎合旧令,侥幸希进,眩惑流俗”这六种谏议,有一相犯,应该立罚无赦。
太皇太后又遣使将蔡确的奏表转给司马光,征求他的意见。
由是“六议”之论,为天下所知,蔡确的名声,因为此事更加臭了。
……
眉山,可龙里,苏油刚刚结束守制,就收到了赵顼驾崩的消息。
还有太皇太后任命其为司徒的诏命。
自己在可龙里埋
著述,其目的就是在根本上断了封建皇权的根子,结果却收到了三公之命,而且赵顼临终之前,指定自己为皇帝的师傅,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皇帝这个群体,苏油是极度没有信任感和好感的,但是
到中年,很多事
,却有了自己的领悟。
比如皇帝中的一些个体,苏油怎么都生不出讨厌的感觉来。
比如仁宗,比如赵顼。
仁宗虽然在一生里边也有些错失,优柔寡断,但是个
品行比较高尚,关键是对苏油这个小童,是格外的关怀。
赵顼就有点搞笑了,这是一个到了快四十岁都还比较中二,心态一直停留在愤青状态的中年
。
这两个
都不是什么优秀的君王,但是他们具备其他优秀君王都没有的品质,就是其心中的“
”,远大于“
”。
所以苏油在心目中,一直将仁宗当做一个慈祥的长辈。
而赵顼,则有些像那种经常被降
,盲目冲动,时不时就会搞出些状况,需要有
经常给他驱秽解嗨,为他不断
心的中二朋友。
在真实历史上,赵顼的一生都在尽力拼搏,一直坚定不移地迈动着自己通往理想的中二步伐。
哪怕他是那样的步履维艰,哪怕最后路上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个
,他的目标,从来都没有变过。
在对理想的坚持这一点上,赵顼其实值得钦佩,然而他临死前出的那声“朕好孤寒”的慨叹,真是如雪一般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