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之前,便下旨将尚书省改为文昌台,左、右仆改为左、右相,门下省改称鸾台,侍中为纳言,中书省改称凤阁,中书令为内史,宰相称同凤阁鸾台三品;尚书六部也改了名称,吏部称天官,户部称地官,礼部称春官,兵部称夏官,刑部称秋官,工部称冬官。
太后如今,却是先从内宫的殿名着手,接下来,祭庙告天,更是一步步地接近武则天走过的路了。
如今朝中上下,文武百官无不手一册《唐书》之《武则天传》暗暗研读,只怕连内宫的太妃官家也都
手一册吧,
都在揣摩着太后下一步的举动,会走向哪儿。
明道二年元月,太后正式祭庙。
祭太庙之前早一,便由执掌祭祀的大宗伯率铁骑将皇宫至太庙的路上全部戒严。三更时,宫门打开,仪仗依次出行。
先是有七以锦锻装饰的大象先为前导,象背上安着金色的莲花宝座,有锦衣
坐于其上驱使。然后则是无数龙凤
月旌旗一队队排列而过,再则是一排排孔雀雉鸟羽毛所制的大扇依次而过,又有无数侍卫穿着五色甲胄,执画戟长矛大斧锐牌而过。仪仗之后,又是各职司内侍,其后才是御驾的玉辂。太后的玉辂顶部,都以镂金大莲叶攒簇而成,四边柱子皆缕刻着玉盘花纹的龙观饰图。有朝臣两
身着朝服,执笏面向着玉辂倒退而行,玉辂后面则有四骑前后巡地。车后,才是文武百官跟于其后,步行相随。三衙各武将穿着紫绣战袍,跨马前导侧侍。
千乘万骑,拥着车驾出了宣德门,直至景灵宫的太庙才停下。文武百官各立其位,静候车驾。
太后的玉辂之后,才是皇太妃与皇后的乘舆,这两驾乘舆与太后的玉辂相比,少了座黄金香木所制的驾
,亦无专门的警跸侍从。
太后身着祎衣,戴着九龙花钗冠,自玉辂中走下,随后,是皇太妃与皇后依次而进。
进了太庙,太后先是用了一点素斋。然后休息片刻,整座太庙虽然千万骑,却是鸦雀无声。
天色渐渐大亮,文武百官早就各司其位,静候着吉时到来。
吉时将到,太后率皇太妃与皇后自内走出,太后已经是一身帝服。她换去昨的祎衣,身穿着衮龙袍,九龙花钗冠也变成了皇帝祭天时的仪天冠,前后垂着十旒珠翠,饰十二章,一应服饰与身边仪卫的穿着,都如同皇帝祭天一样,独少了宗彝、质章等,去掉了佩剑。
参知政事薜奎此时却仍上前跪倒,拦住太后奏道:“太后且慢。太庙是我大宋历代列祖列宗停灵所在。太后非赵氏子孙,您以帝服庙,却用什么拜礼?”
太后眼波流转,看着薜奎:“以你之意呢?”
薜奎心中惴惴,此时自鲁宗道病亡后,朝臣中再无象他这样说话有份量的了。薜奎虽然也是参知政事,但是自知在太后心目中,却是不会将他放在眼中。只是百官众目所在,他不得不硬着
皮进言:“请太后以后服祭庙。”
太后微微一笑:“朕不能以帝服祭庙吗?”
薜奎听得太后竟已经改自称为朕,大惊道:“是。太后以
之身,着帝服祭庙,实非祖制所宜。”
太后衣袖轻拂:“尔等只知祖制,以为子不能以帝服祭庙,焉知千秋万代之后,子孙后世未必如尔等一样迂腐。太后称制,亦非祖制,原也是自朕手中开始。帝服祭庙,也是一样。”说罢,不理会薜奎,只管向前走去。
众臣早已经跪倒在地,称:“太后万岁万万岁!”
杨媛跟在太后身边,一起进太庙,心中却想起早起服侍太后更衣时,心中的惊骇之感犹在。记得当时自己问太后,为何身着帝服,太后笑道:“我纵然是不肯称帝,却也是要天下知道,要千秋万代知道,这帝位我非不能也,而是不取也!”
祭庙开始,鼓乐大作,一曲终,礼直官奏请登坛,前导官前面引路,大礼使引导礼仪。皇太后刘氏初献如仪,然后是皇太妃杨氏亚献,最后则由皇后郭氏终献。
从来祭庙,都是由皇帝初献、诸亲王亚献终献。后妃祭献,三祭皆由子为主角,这却是本朝开国以来的第一次。
祭献完毕,太后更换衮冕,登上大安辇,教坊吹奏着钧乐,然后起辇回宫,鼓吹由南薰门而宫。次
,百官换去大礼袍,以寻常官服
朝,由赵祯率领着向太后称贺,并为太后上尊号为“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太后”。太后的尊号,如历代皇帝的尊号一样冗长,其中数词,一般也只用于皇帝尊号之上。太后赐宴,加恩百官,君臣同乐。
三后,延续太后祭庙之仪,皇帝祀先农坛于东郊,亲耕籍田,大赦天下。太后令群臣为皇帝上尊号为“睿圣文武体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
太后的尊号有“慈”字,皇帝的尊号有“孝”字,正应着母慈子孝四字。
自从太后首次在太庙祭献时穿上了皇帝的衮冕之服,此后上朝,再不换回太后翟服,都以是龙袍冕旒而临朝,制赦诏书,都不再称“吾”而改称“予”,一时中外议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