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间里面的观众也都知道接下里就是关键时候了,虚拟屏幕上的弹幕都少了不少。
所有
都等待着电源的连通,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蹲守在直播间中的各国科研学者们甚至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的紧紧盯着直播。
因为韩元给碳化硅晶材注
铝离子时使用的特别方法,引起了他们的关注。
所有研究这方面的科学家都想知道,通过这种方式掺杂注
的n-漂移层能否正常工作。
吸了几
空调吹出来的冷气,平缓了一下心跳,一咬牙,韩元将手中的电夹夹在了硫酸电池的电极上。
是成功,还是失败,都逃不过的。
电源连通后,韩元立刻转移视线,看向电流测试表,伴随在身旁的拍摄设备也同步将电流表拍进了直播中。
随着电流测试表指针的跳动,短短两秒的沉寂后,虚拟屏幕上的弹幕猛然剧增。
【动了!动了!】
【指针动了!】
【成功了吗?】
【牛
!主播赛高!】
【这个成功了吗?主播?电表指针动了!】
【电表指针动了只代表这个晶体管能导电,至于是否可以成功控制放大电流,这个还要具体判断。】
........
硫酸电池的电源连上后,韩元就一眨不眨的注视着两只电流测试表。
当看到两只电流测试表的指针同时跳动起来,而且第一只电流测试表上的读数明显和第二只表不同时,他的心脏也剧烈跳动了起来,脸上僵硬的表
亦缓解了下来,露出了个灿烂的笑容。
他成功了!
第一颗制备出来的碳化硅信号放大晶体管成功了!
迫不及待的,韩元开
和直播间中的观众分享这个喜悦的心
。
“朋友们!”
“我成功了!”
“这一颗碳化硅信号放大晶体管,成功起作用了!”
“第一只电流测表上的读数是一百微安,而第二只电流测试表上的读数是十九点七毫安。”
“这两组数字,意味着输
的电流在经过碳化硅晶体管后,从集电区形成集电极电流。”
“一百微安到十九点七毫安,也就说,电流效应被放大了接近两百倍。”
“这个数字,足以证实我制造的碳化硅晶体管成功了!”
闻言,直播间中的观众也纷纷发送弹幕表示恭喜和夸赞。
【厉害了,我的哥!】
【放大两百倍!牛
!】
【这个是真的牛
啊,一个
从零开始,手搓晶体管,以后是不是还会搓芯片啊?】
【肯定会的,上午主播还说了要制造单晶硅,如果不搓芯片,制单晶硅
啥?】
【麻蛋,这主播有系统吧?】
【要不是外星
,要不就是有系统,一个
手搓芯片,这绝对不是地球
能做的出来的事
。】
【我也好像要一个系统啊!!!】
【我重生就够了,我都记住几十组彩票和世界杯了(狗
)】
【好家伙,楼上这是有准备啊。】
【输
一百微安的电流,可以输出近二十毫安的电流?这种技术为啥不用来发电?】
【?????这就又开始不遵守能量守恒了?】
【我高中老师说过,谁要说永动机可以制造出来,可以直接刮他大耳
子。】
【楼上这很刑啊。】
........
看着讨论的正欢的弹幕,韩元笑道:“从输
一百微安到输出十九毫安,这并不代表能量不守恒。”
“晶体管放大电流的原理在于通电后发
区向基区发
电子,电子进
基区后,先在靠近发
结的附近密集,渐渐形成电子浓度差。”
“在浓度差的作用下,促使电子流在基区中向集电结扩散,被集电结电场拉
集电区形成集电极电流。”
“从而使晶体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就类似积少成多一样。”
“现在两张电流测试表已经成功的验证了我制造出来的晶体管具有放大作用,那么接下来就是对其稳定
进行测试了。”
说着,韩元将碳化硅晶体管拆了下来,然后开始一次又一次的调整输
电流,并
晶体管进行测试。
每一次的测试,他都会用纸和笔将输
电流和集电电流的强度记录下来。
“第一次:输
100微安,集电19.7毫安,电流扩大197倍......”
“第二次:输
125微安,集电24.4毫安,电流扩大195倍......
“第三次:输
75微安,集电14.7毫安,电流扩大197倍......”
“第四次:输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