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萝卜
,就放了多少香料进去。外面卖的萝卜
,只有盐味,最多再放点辣子,可没有香料。”
“还是你们东家大手笔。小小萝卜
也舍得放香料。”
“我们东家说了,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打出名气和招牌。现在外面那些不差钱的客商,只认我们农闲庄的牌子。”
“岂不是卖得很贵?”
“不贵不贵,也就比市场价多出个两成而已。”
“才两成,的确不贵。”张五郎很认可这个价格。
如果他也需要长期在野外赶路,他肯定也会认定农闲庄的腊味酱菜,别家的统统不要。
单就舍得放香料,又嘎嘣脆的萝卜
,就已经胜过千千万万家酱菜铺。
他胃
好,一
接着一
吃。
光吃萝卜
还不过瘾,又去装了一碗豆豉。
豆豉分两种,一种熏
豆豉,放个两三年都不成问题,就是水分没了后特别咸,用来炒豆豉蒜苗回锅
,那是极好的,简直是美味。
还有一种豆豉,不用熏
,做好后直接裝坛子储存,可以放置半年。从冬天一直到夏天。
“蒋胖子,今儿再来一盘豆豉回锅
,加蒜苗炒。不用小青椒。”
“你想吃小青椒,这季节也没得吃。”
“你们东家不是在地窖里面存了点青椒吗?去年我可是亲眼看见。”
“早就被
买走了。尝试了几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冬天储存青椒的办法,结果自个没吃几顿,就被
买光了。双河镇那帮客商狗鼻子特灵,闻着味跑来,缠着我们东家嚷嚷买青椒。
很多菜离开了青椒就缺点味,而且冬天来一盆青椒
丝那可是实力象征。知道那帮开饭馆的
出多少钱问我们东家购买青椒吗?”
“多少?”张五郎也就随
一问。
蒋胖子嘿嘿一笑,“五百文一斤。开了年,价钱直接翻到一两银子一斤。”
我靠!
张五郎不事生产,却也知道五百文一斤那是天价,就为了大冬天能吃上青椒,象征实力,就花这么多钱?至于吗?
更夸张的是,过了年,冬储青椒竟然还能卖到一两银子一斤。
特么的……
他悄声问道:“你们东家赚疯了吧?”
蒋胖子嘿嘿嘿,笑而不语。
张五郎竖起大拇指,“你们东家才是真正生财有道。我得和王爷好生说说,赶紧抱住这条金大腿。想什么财源啊,只要抱住了叶姑娘的金大腿,财源不成问题。”
蒋胖子嘴角抽抽,“你可别
说。我们东家是正经东家,没大腿给你抱。”
“我又不抱,我让王爷抱去。他们将来是两
子,早两年抱大腿没区别。”
蒋胖子切了一声,“张公子别的不说,眼光倒是不错。说到生财有道,我们东家绝对是首屈一指。不用搞那些花名堂,做那些惹
眼热的生意,单就守着个庄子,种种田,也能玩出百般花样。”
“那是!你们东家脑袋瓜子好使,比王爷的脑袋瓜子好使。”
张五郎吐槽刘珩,从不手软。
表兄弟,没那么见外。
蒋胖子摇摇
,“不一样,不一样。王爷脑子也好使,我们东家还有章先生亲
说的。不过,他们说王爷的脑子适合用在朝堂,在农业商业上面有点缺根筋。”
张五郎噗哈哈,大笑出声,“有道理有道理。要是没有叶姑娘为他出谋划策,我看他
发都要愁白了。”
他是半点不介意看刘珩的笑话。
刘珩循着笑声来了,他也是来蹭饭的。
新宅子那边的厨房也开火,给仆从们做饭。自从来到云霞山,刘珩就没在新宅子那边吃过一顿饭,餐餐都是在叶慈这边吃,顿顿都是蒋胖子掌厨。
蒋胖子摇身一变,成为定王的专属厨子。
“说什么这么高兴?”刘珩随
一问,就在张五郎边上坐下。
每次来到叶慈的地盘,蹭吃蹭喝额时候,他是一点王爷架子都没有。
拿起一双筷子,就和张五郎一起咬着萝卜
嘎嘣脆。
邓少通生怕自家王爷吃得太咸伤了身体,赶忙端来茶水。
他还和蒋胖子抱怨了两句,“你们东家可真舍得放盐,萝卜
和豆豉,都是泡在盐
里面了吧。”
蒋胖子哈哈一笑,“我们东家豪爽,舍得放盐。”
邓少通哼了一声,又提醒刘珩,“王爷少吃点,这些小零嘴都太咸了。下苦力的吃合适。”
“本王虽然没下苦力,偶尔吃点重
味无妨。有小叶子在,本王的身体早晚都有痊愈的一天。自从来了这,本王的睡眠都好了许多,吃什么都香。”
说完,又是一
萝卜
。
他还不忘使唤张五郎,“吃完这一顿,明儿一早就赶紧出发勘探地形,绘制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