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某个具体的词汇跟具体的事物关联起来。”
“举个例子,我如果说院,你们能率先能想到的是什么?”
方世玉缓缓问到。
“这还用想?那当然是富乐院呀!”
常茂想都没想,直接答到!
你看吧,俺之前就说方先生就是想娘们了,你们还不信,老舅还揍我!
之前方先生还只是隐晦的表达了自己想娘们了,可是现在,这方先生已经直截了当表示想娘们了啊!
这都怪俺,俺早就应该把金陵十六楼的花魁给先生送过来了!
你们看看先生憋的多难受?
常茂话音落地,蓝玉顿时就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倒不是蓝玉觉得常茂的猜测是错的,蓝玉自己也认为方世玉就是想娘们了。
但是常茂脱而出富乐院,这简直就是作死啊!
跟二十一世纪不同的是,古代的院,那都是合法的,甚至最高档的
院,都是朝廷开设的。
大明也不例外,常茂中的富乐院,那就是朱元璋亲自开设的,而且位置距离方世玉的秦淮河畔的小院并不算太远!
中国最早的官营院是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于公元前七世纪中期开设的,即《战国策·东周策》中的“齐桓公宫中七市,
闾七百”。
闾,即
居住的馆所,也就是后世的
院。据古籍记载,当时官府开设经营的
业主要是为了收税,“俗
多
,置
市收男子钱以
官”。
官因为公营,所以官方设有专门的机构。这种机构,在唐朝先属“太常”,后属“教坊”,由“乐营”管辖。明代官
隶属教坊司。
朱元璋立国不久,便有意发展风月服务业,他先是在秦淮河边开设了“富乐院”,也就是官营的高档院。里而养着一群国色天香、色艺俱佳的从事特殊行业的
子。
按照朱元璋的设想,“富乐院”这样的场所,是不许朝中官员涉足的,只允许商们进去消费享受。“禁文武官吏及舍
,不许
院;只容商贾出
院内。”朱元璋开设青楼的目的,就是让有钱
消费,一宣示太平盛世,二为国家创收。
到了洪武中叶,朱元璋又下诏开建“京都酒楼”,落成后,又令工部建造“十楼于江东诸门之外,令民设酒肆以接四方宾旅,既又增作五楼,至是皆成。”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十六楼”。
多年后,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对十六楼有生动的描述:“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
心魄。两边河房里住家的
郎,穿了轻纱衣服,
上簪了茉莉花,一齐卷起湘帘,凭栏静听。所以灯船鼓声一响,两边帘卷窗开,河房里焚的龙涎、沉、速,香雾一齐
出来,和河里的月色烟光合成一片,望着如阆苑仙
,瑶官仙
。还有那十六楼官
,新妆袨服,招接四方游客。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金修义走到房里,因问陈四老爷:‘明甚么时候才来?等我吹笛子,叫聘娘唱一只曲子与老爷听。他的李太白清平三调是十六楼没有一个赛得过他的。’”
十六楼,其实就是和“富乐院“一样,都属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国立院”系列。里面都有盛妆的官
,任
挑选,助酒陪侍,只要你出得起白花花的银子。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记载:“洪武二十七年,上以海内太平,思与民偕乐,命工部建十酒楼于江东门外,有鹤鸣、醉仙、讴歌、鼓腹、来宾、重译等名。既而又增作五楼,至是皆成。诏赐文武百官钞,命宴于醉仙楼。而五楼则专以处侑酒歌者,盖仿宋故事,但不设官酝,以收榷课,最为清朝佳事。”
明初的这些酒楼不但是由官方统一督建,官方对酒楼的营业只收课税,不加涉。而且朱元璋还赐给百官钱钞,让他们到酒楼聚宴,目的就在于刺激酒肆业的振兴。
根据周晖《金陵琐事》记载,这十六楼分别是“南市楼、北市楼、集贤楼、乐民楼、讴歌楼、鼓腹楼、清江楼、石城楼、来宾楼、重译楼、澹烟楼、轻楼、鹤鸣楼、醉仙楼、梅妍楼、翠柳楼。”在不同史料中,十六楼名字略有差别,比如有史料将澹烟楼、轻
楼称为轻烟楼、淡
楼。
十六座酒楼高基重檐,栋宇宏敞,每高朋满座,推杯换盏,好不热闹。明代文
为十六楼写下很多诗篇,比如下面这首诗:
“郡楼闲纵目,风度锦屏开。玉腕揎红袖,琼卮泛绿醅。参差凌倒景,迢遁绝浮埃。今狂歌客,新诗且细裁。”
十六楼中,还有专门为外国服务的,来宾楼、重译楼就专门招待外国使节。《咏重译楼》诗云:“使节犹频
,登临气尚雄。”
十六楼本来是禁止官员内的,然而,官员们很快就成了十六楼的主角,朱元璋对此也并没有好的办法,总不能因为这点事把官员全部免掉或杀
吧。所以后来朱元璋
脆给官员发了代金券,实报实销了。
十六楼的故事,直到朱元璋的曾孙宣德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