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前因后果,就算是让梅派的大师来唱,都需要提前酝酿一下。
因为,这一段前面的一折,是穆桂英
恐儿
们在外遭到
臣的暗算,盼望他们早回。
这一段唱的是“挂念”。
跟着儿
们回来,向她叙述他们在汴京校场比武,刀劈王伦,宋王命她挂帅的经过。她一见帅印就勾起痛心的往事,严斥杨文广不该在外闯祸,还抱印回家,一时的激动,使她竟要绑子上殿,
还帅印。
这一段唱的是“愤慨”。
下面佘太君出场,问她为何不愿挂帅?
穆桂英说明宋王朝平
听信谗言,把杨家将累代功勋置之脑后,一旦边防紧急,又想起用旧
,实在使她寒心,不如让朝廷另选能
吧。
这一段唱的是“怨诉”。
而现在唱的这一段,正是佘太君欢喜的下场,准备为穆桂英擂鼓聚将。
这个时候,穆桂英的心里状态是非常的复杂,一方面她是真的为宋王的寡恩愤恨,另一方面,为了国家,她义不容辞,但是在这一刻,
的心思,还是真的不容易猜透。
而这一段唱之后,就是穆桂英的一连串的做派,没有唱,只有动作,用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变化。
接下来,就是那段著名的“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这中间差不多有三分钟的做派,一般的梅派演员都不敢轻易的唱这出戏,也就是因为这一段的做派,他们根本就拿不下来。
当初梅兰芳先生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地方上下衔接的有些过快,从一个不愿出征的
到忽然闻鼓声而振奋,总觉得有些不够饱满。
所以,梅兰芳先生在参考了大量的演出之后,最终做出了这个让
惊叹的演出方式。
“九锤半”的锣鼓套手,用哑剧式的表演,纯粹靠舞蹈来告诉观众们,穆桂英这个时候的心理活动。
“九锤半”的打法,锣声有时强烈,有时
沉,一般是在武戏里将领们出战以前,个
在估计敌
,作种种打算时用的,锣声有强有弱,是为了表达思
的起落,文戏里向来少用,青衣采用则更是初次尝试。
林桐在唱完这三句之后,“哑剧”开始了。
只见他轻轻的挥动水袖,迈开了青衣少见的夸大台步,从上场门斜着冲向了下场们的台
,先做出了执戈杀敌的姿式,再用双手在眉边做揽镜自照的样子,暗示年事已长,今非昔比。
再从下场门斜着冲到上场门台
,左右各指一下,暗示宿将雕零,缺乏臂助,配合场面上打击乐的强烈节奏,衬托出她在国家安危关
的激昂心
。
下面的这些院长们都是纷纷的
接耳,对林桐的这一番做派
表认可。
相声界有四门功课,说学逗唱。
京剧界也有四门功课,唱念做打。
这个做,就是做派。
在过去的京剧表演中,做派有的时候比唱念还要重要,但是到了现代的京剧中,做派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现在很多的演员都把功夫的重点放在了唱和念上,在台上唱的是真不错,但是就跟一个木
一样,身上也没有,做派也没有,失去了京剧的很多内涵。
而林桐的这一番做派,不但身上的动作非常的到位,更重要的是他的眼神,其中有一段,双手的水袖一拢,背在身后,慢慢的后退,轻轻的摇
,眼中那
无奈和幽怨之
,一下子就把穆桂英这个
物给演活了。
台下的这些位院长们都是不住的点
。
“正素啊,这小伙子可真是不赖啊,以后你们可是要好好的栽培啊!”
国家京剧院院长,著名小生大师叶小兰凑过来,小声的说道。
李正素,梅兰芳京剧团的团长,也是梅派的大师姐,梅派现在真正的掌门
。
李正素笑着说道,“叶叔,林桐是我薛师妹的得意门生,我们梅派的后起之秀,我自然不会让他埋没的!”
叶小兰看着台上身段优美,眼神到位的林桐,不由的赞叹道,“这小子真的是有玖爷的神韵啊,不过,这小子要唱武生,我还是真的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娇滴滴的
,怎么打出手啊!”
李正素也是微微皱眉,摇了摇
。
场上的林桐,慢慢的走回到了舞台的中间,一声让
拍案叫绝的叹息声。
“哎!——”
悠悠
,一声叹息,仿佛把自己所有的顾虑全都给抛掷在脑后了。
“难道说我无有为国为民—片忠心——”
这一段唱词,是梅兰芳先生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才最终定下来的。
最开始的时候,这一段是六句唱词。
“二十年抛甲胄宝剑生尘,
一旦闻配鞍马再度出征,
为宋王我本当纳还帅印,
怎当那老太君慈训谆谆,
一家
闻边报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