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锣鼓声一响,外面
糟糟的声音全都安静了下来,就算是站在后面的那些
,也都是伸长了脖子,想要看清楚戏台上的一切。
张晓璇饰演的李艳妃首先出场。
一段二黄慢板,让张晓璇演绎的淋漓尽致。
《二进宫》这出戏,是京剧中非常罕见的全都是“二黄唱腔”的戏,而且这出戏里,把“二黄”所有的板式都给展现了出来。
可以说,《二进宫》就是二黄唱腔的最高境界。
这出戏也是难得的生旦净三个行当一
沉的剧目。
旦行的李艳妃,生行的徐彦召,净行的杨波。
这是一出唱工戏,年轻的演员们根本就不敢唱这出戏,没有超强的实力和长久的舞台经验,就算是一些大剧团,都不敢轻易的唱这出戏。
因为这出戏全是要靠角儿的唱工,从
到尾,基本上都是站在那,一动不动的唱,如果没有真功夫,下面的戏迷们可是坐不住的。
所以,这一次,明来京剧团敢拿出这出戏来,也是胆子非常的大。
“大
请!”
“千岁请!”
张晓璇的词唱完之后,安稳的坐在了小座上。
这个时候,两个声音从上场门传了出来。
听到熟悉的声音,台下的观众们都伸长了脖子,看着上场门的方向。
陈玉山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震得台下离得近的观众们耳朵都有些发疼。
老爷子这也是用了真功夫了。
而林桐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悠悠扬扬,竟然让在场的所有
都能够听得清清楚楚的,就算是离得很远的那些
,仿佛感觉林桐在自己的耳边说话一样。
这就是京剧演员的真功夫了。
在过去的时候,京剧演员可是没有麦克风的,也没有扩音的设备,所以只能靠自己的
嗓子,来让所有的
都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你不能让前排的
听着燥,也不能让后排的
听不清楚,这就需要你有
厚的功夫,让自己的声音能够均匀的传递到每一个戏迷的耳朵里,这就是京剧演员的真功夫了。
不过,现在的京剧界,有这种本事的
少之又少,毕竟现在都有麦克风了,轻轻一说话,全场都能听见,也没
去练这种没有意义的东西了。
但是,这种本事真的是没有意义吗?
林桐这一开嗓,瞬间就把台下的一些懂行的
给震住了。
两
先是在宫门外,一句一句的唱着,将之前的一些故事
节,让大家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出戏其实是《龙凤阁》的第三折,前面还有两折,名叫《大保国》《探皇陵》,合起来简称“大探二”。
内容讲的是,明初,皇帝驾崩,太子年幼,太子之母李艳妃暂理国事。李艳妃之父李良起意篡位,定下一计:约定暂代皇帝,等太子长大成
再还政。李妃欲从之,李良又命文武百官签字画押。老臣徐彦昭识
计,出面阻止,并号召其他官员拒签,但只有兵部侍郎杨波支持徐延昭。朝堂上,徐杨二
力谏不可让位,李妃不从,将二
赶出朝堂,声明永不录用。李良原形毕露,将李艳妃打
冷宫。
徐彦昭夜探皇陵,在先王灵位前感慨万分。杨波数子领兵勤王。徐杨到冷宫救出李妃。
而这里,就是徐彦昭和杨波二次进宫,救出李妃。
这一段,林桐和陈玉山各自有一大段的二黄唱腔。
有了林桐的刺激,陈玉山也是铆足了劲,将自己的能耐全都给展示了出来,引得台下的掌声和叫声不断。
而林桐的唱腔,更是让台下的观众们如痴如醉。
谭派的唱腔,非常适合唱这一段戏。
“哎,先王啊——”
张晓璇的一阵哭腔,让台下的观众们都是
神一震,因为他们知道,这出戏最
彩的部分就要来了。
“李艳妃坐昭阳前思后想,
思一思想一想无有主张。
耳边厢又听得朝靴底响,
想必是徐、杨将进了昭阳。
有句话儿不好讲,
只落得怀抱太子,两泪汪汪,哭了声先皇。——”
陈玉山拿着手中的铜锤,摇
晃脑的唱道,“怀抱着幼主爷江山执掌——”
韵味十足的唱腔,顿时台下一阵叫好声四起。
“为什么恨天怨地夹带惆怅所谓的哪桩——”
谭派的舌侧音,将这一段唱的韵味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台下不少观众都是如饮琼浆似的,摇
晃脑的跟着打着节奏,嘴里也跟着哼哼着。
这就是戏迷们最享受的时刻。
所谓的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
听评书,就要听没听过的书。
但是听戏,一定要听那些常听的戏,你才能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