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让胥吏去征收,要是遇到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这种活了几千年得愣
青,一个不爽,告发到衙门了,你还得自己出面摆平。
多麻烦!
风险又高!
哪有拿着笔,在账单上画几下来的快?
又简单,又省事,贪得还多。
“篡改账单?怎么篡改?”
“就是呀!这么做就不会被发现吗?朝廷用得是龙门账,比以前得方法效果好得多,也严谨很多,这么做就不怕被察觉吗?”
“恩
,你可以详细解释一下,他们到底是怎么
作得吗?”
......
话音落地,众
顿时忍不住,纷纷问了起来。
在这群
眼里,巧立名目这种手段,已经算是高招了!
但没料到,为了贪污,郭桓这帮贪官,竟然还能想到更加高明得招数!
如果方世玉说的是真的,那大明国库,岂不是成了这群贪官污吏得私
荷包?
只要胆子够大,想贪就贪?
不分时间,不分数额,想什么时候贪就什么时候贪,想贪多少就贪多少?
“听好了,本公子只说一遍!”
方世玉提起笔,按照沈万三发明的龙门账,在墙上随便写了个格式出来。
实际上沈万三这个记账法,跟后世的借贷记账已经极其相似了,算是很超前的发明了。
主要分为四部分。
其一:进。
也就是收
部分!
其二:缴。
也就是支出部分。
其三:存。
这就包括了所有的资产以及债权关系。
其四:该。
也就是所有的资产加上债务。
画成一个公式的话,那就是存加上进再减去缴,结果就等于该。
“看好了,这里面的缴,不仅包括朝廷支出给所有官员的俸禄,还包括征收上来的税在运送途中的损耗,为了方便计算,就取一个整数,按照一百算好了。”
方世玉在缴这个字下面写了一个一百。
“如果想贪污的话,也很简单,只需要改一下就行了。”
方世玉再次提起笔,把一百那个一字加了一笔,瞬间就变成了二百,缴的份额也瞬间翻倍了。
“如果觉得还不够,那也简单,再改一下就是了。”
话音落地,方世玉再次提起,又加了一笔,于是二百又变成了三百。
只是简单两笔,这朝廷的支出,瞬间就翻了三倍,从一百变成了三百。
“这实在是......”
见方世玉只不过简简单单的加了两笔,朝廷的支出瞬间就翻了三倍,朱元璋再也忍不住了,猛地站了起来,一脸震惊!
这特么的确实够简单有效了啊!
只要动动手腕,就能让朝廷的支出翻三倍?
阿拉伯数字虽然早在宋元时期就传
了中国,但一直没有普及,直到20世纪才被广泛应用。
明朝时期基本不用阿拉伯数字的,当时中国
使用的还是咱们自己的数字(一二三四五......)。
想改一下,简直不要太简单了。
下层的官吏或许没这个胆子,但对于户部侍郎的郭桓这种级别的高官,那也就是动动手的事
。
甚至郭桓都不用自己动手,动动嘴,跟下面记账或者
库的小弟打声招呼,就大功告成了。
记账的
负责修改,
库的
就照着这个虚假的数额,直接截流就行了。
至于虚报的部分,压根就不用
库了,当场就被他们瓜分了。
而且这样一来,你压根就查不到什么证据,所有账单那都是可以对的上的。
除非你去一笔一笔的找到源
,去跟那一笔账单的具体
税的老百姓核实,否则别想发现里面早已被
动了手脚。
这些
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根本就不会给自己留下任何隐患,让你发现他贪污了。
再说这个时候的教育水平,实在是极其有限,九成九的老百姓,那都是目不识丁的白户。
你让
多少,他们就
多少,跟睁眼的瞎子没啥区别。
就算你当着他们的面修改账单,他们也不可能发现。
斗大的字,不认识一个,这要怎么察觉?
所以这一招,对于郭桓这种
来说,简直就是无往不利!
一招鲜,吃遍天啊!
“原来如此啊!我说怎么有两年,镇江以及太平,这两府的税收突然变低了那么多,陛下还专门让
去查了,但什么也没查到,看来原因就是这样了!”
“对呀!按照三法司的文书来看,浙江本来应该上
的税款起码也是五百万石左右才对,但自从郭桓成了户部侍郎后,这个府上
的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