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稳定处理的门路。
淮海军的兵工厂已经开始陆续采用硝化纤维替代原来的黑火药作为发
药。
最先被替代的是火炮以及迫击炮的炮弹发
药。
因为淮海军的火炮设计时候就考虑过了强度问题。现在替代了发
药之后,只要对炮弹进行一定的改造,并不需要动火炮的结构。配合上装了黄火药的弹
,使得淮海军的支援火力增加了不止一个量级。
但是淮海军的53式步枪以前用的是普鲁士
发明的11mm黄铜黑火药定装弹,考虑到黑火药的威力较弱,这种子弹使用的还是包铅弹
。
有了无烟火药之后,董书恒已经命令弹药厂那边研发一种新的子弹。
相对于步枪来说,淮海军现在最迫切需要制造的是一款适应新式火药的子弹。
这款子弹,董书恒没有放手给兵工厂试错。
而是直接指定了7.62 ×54mmR步枪弹。
这款子弹是历史上最成熟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子弹。
董书恒相信时间能够检验真理,既然经过了时间的检验,那么说明这款子弹有它的独到优点。
另外,现在的弹药设计师都习惯于用圆
弹,董书恒却下令让他们将这款子弹的弹
设计成尖的。
而且直接用覆铜钢制弹
替代了原来的包铅弹
。
子弹好了之后,一款1854式步枪便应运而生。
它跟53式步枪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只是改造了枪膛的空间以及枪管的
径以适应新的子弹。
当初董书恒在设计53式步枪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够造出来无烟火药。
要不是碰巧找到舍恩拜这个老
。光是靠董书恒那一点点化学知识,还不知道要猴年马月才能够造出无烟火药。
有可能欧洲都已经有了可以实用的无烟火药,董书恒这里还没有做出来呢。
既然有了新式的火药,就要用起来,虽然这意味了原来的53式步枪不到一年就要被淘汰。
但是这也不一定会造成
费。因为以淮海军的制造能力,还不能够快速地量产新的步枪以及子弹。
就像之前一般,新枪的替换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且替换下来的枪支也会被换给二线部队。
最后,所有的老式枪支都会流
到民兵的手中。
淮海军海量的民兵队伍对装备的需求仿佛是一个无底
一般,永远也填不满。
淮海军这几年综合了清廷以及各地官府的数据。得出现在全国的
数量在四亿五千万到五亿之间。
这两年虽然多有战
灾害,但是由于淮海军大量的收留流民,让
并没有减少。
反而因为两江地区鼓励生育的政策,以及淮海军从南洋大量进
粮食的原因。让
继续快速增长。
这么多的
基数在那里,董书恒规划中的一亿民兵的目标并非不能够实现。
所以淮海军对枪支的需求非常的巨大。现在每多一把枪,华夏民间就能够多一分的战力。
在这种
况下,董书恒豪不犹豫就批准了54式步枪的生产计划,同时制造一款属于淮海军的重机枪的计划也提上
程。
制造重机枪就必须要有外在动力,最常见的就使用子弹发
时自己产生的燃气动力,这在使用黑火药作为发
药的时候没办法使用,
但是现在有了无烟火药。利用好火药发
药产生的燃气作为动力完成上膛、击发等动作这是以后枪支发展的方向。
导气式的机枪在历史上主要是勃朗宁以及哈其开斯,还有马克沁。其中马克沁的原理要稍微简单一些,只是马克沁采用水冷设计,比较笨重一些。
不过上面这些枪的原理,董书恒都不是很清楚,至于怎么去利用发
药的燃气,还是得靠董书恒手下的工程师自己去摸索。
但是有一款机枪的原理,董书恒再清楚不过了。这种枪再过几年,美国内战的时候就会出现。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加特林。董书恒说的自然是手摇的加特林。这种枪的原理,就连董书恒都能够简单画出来。
之前使用黑火药子弹,董书恒觉得没必要用机枪,因为黑火药太容易卡壳了。有了这枪反而是军队的累赘。
不过他还是成立了一个小组,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现在正好可以将研究成果用上。
抛开了枪的作用,这款加特林本质上还是一台
密的机器。
这台机器的动力源是士兵的手,士兵用手转动摇把,驱动数支枪管围绕一个公共轴转动,从而完成连续
击。
加特林的优点是
速高,威力大,而且枪管
替工作的方式使它能保持较好的持续火力,主要缺点是体积、质量大,消耗能量多。
对于现在的淮海军来说加特林无疑的最佳的选择。而且今后导气结构成熟了以后,加特林也可以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