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盐商
提示:本站会被大陆网络屏蔽、封禁、禁止访问! 本站域名並非永久域名!
当前网址:m.ltxsw.top 如果遇到无法打开网址。
请发送任意内容到邮件Ltxsba@gmail.com取得最新地址.
截屏拍照记录当前页面,以免丟失网址和邮箱.
↓↓↓↓↓↓↓↓↓↓↓↓↓↓↓↓
点我自动发送邮件
↑↑↑↑↑↑↑↑↑↑↑↑↑↑↑↑

第二八四章 冰原之狼

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沟通有的时候比互相秀肌的效果要更好。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不知不觉间,包令和布尔布隆将董书恒当成了可以与他们做在一起平等对话的主体。

要知道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对中国充满了鄙视,找中国谈判只是想获得更多的利益。

“两位公使,你们大可以放下心中的担忧,淮海军管理下的福建和浙江将会更加的开放。”

“我们的生意会越做越大,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另外我可以提前透露一下,福建和浙江的很多港都要进行改造。另外我准备再福建马尾筹建一座造船厂还有一个船政学校。”

浙江、福建的一些港设施都非常老旧,已经完全跟不上现在船运事业的需要了。

因为现在的远洋船舶越来越大,如果没有新式的吊装设备,很难完成船上物资的装卸。

所以董书恒要发展浙江、福建的航运,必须要对港进行改造。

两位一听董书恒又抛出了一个这么大的蛋糕,控制不住地心动起来。

蛋糕留着自己吃固然是好,但是淮海军缺乏船政方面的才,缺乏大型设备的制造能力,这些都是淮海军的硬伤。

“听说你们已经跟法国合作在台湾建造了一座造船厂?”包令问道。

他这一问话是说给布尔布隆听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了,这个新的造船厂应该跟我们英国合作。

“是的,包令先生,但是我们现在的运力需求增加的太快,我准备将那些老旧的木船全部淘汰掉,所以我们以后会需要很多的船。基隆的造船厂根本不够。”董书恒解释道。

“是的,中国是一个大国,一个基隆船厂规模不够。我们法国的吊装设备做的非常好,采用蒸汽机驱动,我想董大可以考虑一下。”

布尔布隆本就没准备争,刚才董书恒已经说的很明确了,这次的工程非常的多。

那么船厂就让给英国好了,法国完全可以在港建设上分一杯羹。

最后三方商议好了,福建的造船厂跟英国合作建设,不过作为附属的项目,英国要帮助淮海军建造一座配套的船政学校。

改造的大型设备则主要从法国进

董书恒的银弹换来了两位公使的承诺,双方不会涉中国的内部事务。

当然了,这些银子本就是要花出去的。

但是那二位还是表达了对战争规模扩大的担忧。

董书恒明白,他们担心自己继续扩大战争的规模,或者说是担心董书恒彻底取代满清。

远东的庙街,最后一批运送物资的船队离开了,大家正在利用最后的时间加紧准备过冬的物资。

淮海军总部派来的探矿员在西边的山岭发现了一个煤矿。大大地丰富了当地居民燃料的结构。

煤炭比木耐烧一些,而且可以用来炼铁,烧窑,可以提供给蒸汽机使用。

有了煤炭,停靠船舶的补给就方便多了,现在淮海军可是有很多的船,都是要烧煤的。

庙街这里虽然经历了一场战争,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建设速度。

反而因为多了很多的俘虏,让城市建设的速度大大地增加了。

因为有了煤炭,水泥厂也建了起来。

道路得到了硬化,庙街的港也得到了改造,水泥码取代了原来的木

城市的雏形已经出现。现在的庙街有两条主要的街道。

东西向的是商业街,街道两边大多是一些商铺,售卖一些生活物资。南北的街道的是各种政府机构的办公用房。

庙街周围主要还是农场以及林场,这里还是以集体经济为主。

每天都有物资集中到庙街,其中可以做到南方的物资被囤积起来,等运输船南下的时候运到南方。

各个农场以及林场为了办事方便都在庙街有办事处。

淮海军的远东省总部也设在这里,这可能是淮海军之下最少得一个省。

另外从三江往上游一直到乌兰乌德,组建了黑龙省。

远东省和黑龙省的面积都非常的广阔,但是却十分稀少。

黑龙省的状况要好一下,接收了江东的百姓。

另外,清军撤退后带走的,现在也与一部分又跑了回来。

现在这些都成了淮海军治理下的百姓,另外还有一份是尼布楚城的牧民队伍。

这些都是骑二旅从原上一路拐带过来的,现在也成了黑龙省的百姓。

这些此时都在尼布楚城过冬。等到来年开春,他们会被分散到尼布楚河的上游去放牧的。

这些都成了淮海军集体放牧队的一员。这是淮海军在牧民中建立的类似农场的组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谍涯无痕
谍涯无痕
林创作为民国政府的一名警察,加入地下党,代号“紫薇”。他利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抓捕日谍、铲除汉奸、窃取机密、输送物资,在情报战线立功无数,却令敌人难寻踪迹。
滴水世界
帝师是个坑
帝师是个坑
菲硕莫薯
大秦小地主
大秦小地主
大鹏展翅
锦衣状元
锦衣状元
天子
谍战:我在敌营十八年
谍战:我在敌营十八年
再战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