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搞明白:
当年的伯希和与斯坦因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是一位顶尖的汉学家,
通包括
中文在内的十几种语言,这使他能够对「藏经
」内的文献进行质量最高、且最
有学术针对
的挑选。他先是通过贿赂王圆箓道士得以进
「藏经
」内部,然
后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当时
内堆满古旧文物,光线昏暗,尘土飞扬)工作了
整整三周,几乎翻阅了
内剩余的每一片写本。
伯希和的挑选标准非常明确:所有带字文献里优先选择佛经、道经、儒家典
籍、社会经济文书、变文、诗词等
华资料;而所有非汉文文献则重点搜集用梵
文、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等书写的中亚古语言写本,这些对西方的东方学研究
而言价值连城。他专门挑选有纪年的写本、藏外孤本以及保存相对完好的卷子,
因为具备这种完整
的文献类文物绝对属于极度稀有的无价之宝。而天地
阳
欢大乐赋正是在这次
挑细选中被伯希和发现的,作为一篇内容独特、文学
价值极高的唐代世俗文献,它完全符合伯希和的「猎奇」与学术标准。
于是在挑选完毕后,伯希和与王圆箓进行了谈判,最终以500两银子的价格,
购走了他
选出的约7000件文献——包括汉文卷子约4000件,藏文等非汉文文
献约2000件,以及一些绢画、木雕等。?╒地★址╗发布页w{ww.ltx?sdz.COM正是这批文献,构成了今天法国国家图
书馆「敦煌特藏」的核心。伯希和将这批珍宝
心打包,通过驼队经北京转运,
最终于1909年秋顺利运抵法国
黎。
所有非汉文文献、艺术品的部分皆藏于如今位于
黎第16区的吉美博物馆
(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而所有汉文文献部分则主要
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天地
阳
欢大乐赋
的「敦煌残卷抄本」现在就是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敦煌学」区的馆藏文物(编
号p.2539)。
如果说那里的天地
阳
欢大乐赋抄本残卷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份从唐
朝传世至今的孤本文献的话,那我姥儿放在自己旧书箱里的那本又是怎么一回事
呢?
因为中国境内所有可以见到的天地
阳
欢大乐赋的版本,都是基于清
末民初两位关键学者的研究成果:1914年,学者叶德辉从他的
本友
处得到了
大乐赋敦煌抄本的摄影件,后将其进行校勘、整理和注释,并收录于他编纂
的双梅景闇丛书中,他还专门为此赋写了序言和跋语,考订了作者,并首次
将其公之于众。最╜新Www.④v④v④v.US发布正是叶德辉的工作,才使得这篇失传千年的文献重新进
中国学
术界的视野。
后来,郭沫若在叶德辉整理本的基础上,又参考了其他敦煌文献的体例,对
文中一些残缺和难懂的字句进行了进一步的推测和补缺。如今我们看到的诸多完
整版本,本质都是基于叶、郭二
的校勘本。由于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的「敦煌抄
本」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本子,它的开
部分已经遗失,中间也有少量字句缺
损,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文本,其实都是经后世学者(如叶德辉)根据文意和
骈文规律校勘、补订后的版本。
也就是说,白行简亲手创作的可读赋文内容,大约在1300—1400字之间,即:
这篇赋的现存正文部分约一千三百余字。正是因为原文有缺失,所以在叶德辉
双梅景闇丛书的版本中才包含了大量的注释、批注和序跋,其总字数远远超
过这个数字,后世学者如郭沫若等又根据骈文「四六句」、「对仗工整」的特点,
推测出缺失部分的大致内容和字数,从而进行补订,最后从侧面印证了天地
阳
欢大乐赋全文的规模远远不止于此。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现存文本仅是全文的后半部分,完整的全文篇幅估计
在2500字到3000字之间。学术界对此的推理核心是依据现存文本的状态,其主要
分为两大部分:
一,「首残」的定论:现存的敦煌写本开
就是「夫怀抱之时,总角之始…」,
这显然不是一篇赋的正常起首。赋体文学通常会有更宏大的开篇,例如「阐述宇
宙
阳之道」或「写作缘由」。学者们一致认定,这是一个「首部残缺」的抄本。
二,内容的突然起始: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