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葱的树林,路边竖着一块半
高的下马石,禁止车马驶
。
卢景手脚麻利地换了件旧衣服,青布的衫子,袖
满是油迹,再加上唇边黏的两撇小胡子,活脱脱就像个走街串巷的小贩。
程宗扬笑道:“五哥,你这衣服真够省的,自从做好就没洗过吧?”“总换新衣才惹
生疑呢。
来吧!”卢景跳下马车,往林中走去。
林中全是树龄超过百年的老槐,遮天蔽
,虽然是中午,也不觉炎热。
由於不是开集的时候,林中行
寥寥无几,但还有几个书生模样的年轻
在槐下碰碰运气。
比起其他市集,太学的槐市要安静得多。
那些学子在槐下铺开
蓆,摆着自己的货物。
他们摊位上摆的物品都不多,但货色全无重复,充满地方特色。
有些还鼓琴弄瑟,自得其乐,硬是把一个市集弄得像博览会一样雅致起来。
琴声悠悠传来,林中愈发显得幽静。
忽然一个声音唐突地打
宁静,“便是你!上次卖我桂枝蜜竟然掺假!”学子们都皱起眉,往那个恶客望去。
一个满袖油迹的小贩拉住一名学子的袖
,气势汹汹地叫嚷道:“且还我钱来!”那学子面前摆着两张琴,被他拉住袖
,挑起眉
道:“荒唐!我何曾卖过桂枝蜜!”“怎底不是你!前
我来,便在此地,那
你席上还摆着一只木桶!若是认错
,便抉了我这对眸子去!”学子怒道:“胡说什麽!我哪里摆过木桶?”汉国民风悍勇,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不在少数,好歹槐市都是学子——太学就在旁边,那学子虽然恼怒,总算没有动手。
这些学子也颇具侠义之风,见两
争吵,便有
道:“且放手!你定是认错
了。
本
可以作证,这位仁兄从未卖过桂枝蜜。
”周围学子纷纷道:“我也可以作证。
这位兄台昨
才在此设摊。
”小贩先怯了几分,强撑着道:“你们定是串通一气欺瞒我的!那
他席上摆着五张琴,一只桶!哪里会认错!”“我等太学诸生从不妄言!”那名仗义执言的学子扬声道:“诸友!谁知是哪位学弟前
在此售琴贩蜜?”学子们纷纷摇
,“我太学未有其
。
”过了一会儿,远处有
道:“可是席上摆着一只木桶的?前
云台书院有一位学弟倒是摆了几张琴,一只木桶,但桶中非是蜂蜜,乃是上好的乾枣。
”“就是用来蜜渍的乾枣!”小贩叫道:“他姓甚名谁?何方
氏?”槐市的学子行事端正,而且有士子的身份在,也不怕一个小贩闹事,那
当即说道:“上谷郁奉文。
如今正在云台书院求学。
”…………………………………………………………………………………云台书院距太学不远,规模小了许多,只有数百学子。
学舍虽然略显狭小,但窗明几净,青石铺成的院中,连一根杂
都没有。
郁奉文刚把背来的五张七弦琴和乾枣换成钱铢,但还去欠债,所余也不剩多少。
洛都居,大不易,单靠这点钱,只怕两个月後又要借债。
他摸了摸腰间的玉佩,犹豫是不是要把它也换成钱铢。
一个英挺的文士举步进来,笑道:“奉文兄!果然是在此地!”“原来是郑兄。
”郁奉文揖手向郑子卿施了一礼。
郑子卿是河间
,虽然刚到云台书院,但为
豪迈,两
一见如故,食则同席,寝则同室,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不知郑兄找小弟何事?”郑子卿笑道:“不是我找你,是这位鲁先生。
”郁奉文抬眼看去,只见那位鲁先生年过四旬,面上颇有风霜之色,但意态豪雄,非是凡俗之士。
鲁先生拱手道:“久仰郁先生大名,今
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郁奉文连忙还礼,讶然道:“不知先生何以得知在下?”鲁先生哈哈一笑,招呼身後的年轻
过来,“这是舍侄。
听舍侄说郁先生文理俱佳,才华出众,今
特来拜会。
”郁奉文拱手道:“鲁兄。
”程宗扬暗道还真是巧,居然遇到姓郑的书生,一边也拱了拱手,“郁兄。
”两
还没开始寒暄,就被鲁先生打断,“叙旧的话往後再说不迟。
不瞒郁先生说,鲁某虽然做的斯文生意,但跟斯文二字不沾边,我有话直说,你别嫌老鲁是个粗
。
”“先生请说。
”“鲁某开的是间书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