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忙抬起那两只大红木箱,亦步亦趋地进得院里。
法
院是莲觉寺中最大的别院,历史也最为悠久。
院中的建筑多是数百年前莲宗盛极之时建成,还保留着垒石成台、上筑木构的古制。
石台高约四、五尺,比现今风行的二尺台基还要高得多,用大块的原石敲打密接,外表再修成平整的
甲积,便如城塞工事一般。
而建筑的外壁则不用砖石,皆以整颗完整的桅杉或金丝楠等珍贵大料刨成厚寸壁板,靠榫卯相接而成,毋须一根铁钉。
梁上也无多余的装饰,然斗拱堆栈如层峦,更见工法的巧妙。
金丝楠的大料笔直而节少,木纹里带有金丝,不上漆也不怕蛀腐,而且越用越见光亮,滑顺如缫丝,故而得名。
也因此院里的建筑都不髹漆,不同于一般寺院五彩斑斓、极描
绘的装饰,只露出光
油亮的木色,在阳光照耀下隐带辉芒,衬与满院的苍茂松柏,散发出一
古老宁静的庄严与肃穆。
迟凤钧与显义边走边聊,恒如领着四
远远跟着,隔着四名带刀护卫,保持着无法听清二

接耳的距离。
耿照落在队伍的最末尾,只盼迟凤钧别回
,更莫要一时兴起、忽然想认识显义的徒子徒孙之类;走着走着,队伍忽然停在了一座特的建筑之前。
那建筑一样是由切割方整的灰色大石砌迭成
甲状的台基,上
的屋舍等全是木构,只是木色油亮中泛出浓蜜似的琥珀色,肌理透着丝丝金缕,显然年代久远,犹在满园建筑之上。
但最特处却非古旧,而是建筑的诡异结构。
这座堂子乃是由十间长方形的独立屋舍所组成,每间屋舍仅有末端的边角相接,居中围成一个小小的正十边形呈放
状,每屋之外有三边围廊环绕;仔细一想,才发现长屋与长屋之间尽管有外围廊庑相连,实际上却是相邻而不相接,十屋共计四十面墙,竟无一面墙是由相邻的两屋所共有。
更的是:十间长屋的屋顶,均采最复杂的九脊歇山式设计,重檐迭嶂、层层相因,最后竟垒出了八十个悬山面、共两百四十条屋脊,造型单纯、毫无花饰的斗拱一层迭一层,看来便似莲花海一般,陡地壮观雄伟起来,其繁复
巧令
瞠目。
迟凤钧昂首驻足,欣赏了好一会儿,才抚须喃喃道:“大和尚,这座“十方转经堂”无论看过多少次,每回亲睹时的震撼却不曾稍减。
叹前
的智慧何其高远,竟能造出如此巧壮阔的伟构!”显义眉目不动,似无所感,但终究不好扫了抚司大
的兴
,接
道:“这座转经堂最好之处,在于十间
舍不共一墙,相邻而不相接,所用壁板木料又异常结实,闭起门窗之后,堪称与世隔绝,连一丝声息也不漏,是天下间最适合密议的场所。
”“密议”二字似是触动了迟凤钧,一下将他从思古幽
中拉回现实,捋须微笑,转
问:“是了,几位行老、巨商们都到了么?”显义稽首道:“回大
的话,都到啦,正在“东之天”里候着。
”转经堂的十间长屋分别以十方天命名,“东之天”是由正面向右数来的第三间。
迟凤钧造访莲觉寺的次数频繁,每回议事均选在这转经堂,对屋舍的配置十分熟稔,点
道:“大老板们
进斗金,辰光宝贵,莫让他们久等。
”径自往东之天间走去。
显义浓眉一动,上前揽住,低声道:“大
且不忙,容小僧禀报一事。
大
这边请。
”挽着迟凤钧的臂弯,引他走
为首的“上之天间”。
恒如见机极快,回
一瞪四
,低唤:“跟上!”抬着礼物上了阶台,便在上之天间的门廊间候着,静待师父召唤。
那长屋从外观看来,便知屋内空间不大,约莫是流影城中一间上等客房大小,至多略长一些。
两丈之内对面相望,耿照没把握不被认出,但法
院已
寺中,转经堂又在院里
处,院门外俱是显义的弟子徒众,阶台下还有四名带刀衙差,要硬闯出去实有困难。
他悄然四望,抓紧时间思索脱身计,灵机一动,耸肩将抬木一顶,箱角正撞着前
一德的膝弯处。
一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