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偿还这笔血债的凶手的后裔们,早已忘掉他们祖先这段兽行。
因为没有统一的领导,最后的胜利仍归于满洲
,汉
终于跟满洲
一样,背后垂下辫子——这辫子垂了二百余年,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才跟清政府被同时剪除。
不过汉民族的战斗力使满洲
变为恐慌,那时明王朝最末一个皇帝朱由榔仍在西南流
,云贵高原一带山岳起伏,消息跟外界隔绝,清政府不愿再遇到扬州、嘉定那种场面,它希望跟逃亡中的明政府议和,互不侵犯。
但大汉
吴三桂反对,他主张斩
除根,并自愿当异民族主子的先锋,清政府迟疑了很久才接受他的建议,朱由榔遂死于吴三桂之手。
——回溯十二世纪的往事,金帝国以雷霆万钧之力南侵,却只能推进到淮河为止。
而它的后裔清帝国,却迅速地把全部中国并吞,主要的原因是,金帝国在开始时便缺少得力的汉
和汉
兵团的帮助,以致完颜兀术虽然渡过长江,仍是一支盲目的孤军。
而清帝国
关时,已豢养了不少强有力的汉
和汉
兵团,吴三桂更是摇着尾
送上门的狗。
很多重大战役,往往不是满洲
攻击汉
,而是汉
攻击汉
。
清政府旗帜下最著名的三大汉
,都被封为藩王,并划给他们广大的地盘。
当时称为“三藩”清政府有一项最进步的措施,是皇帝的儿子不一定加封亲王。
加封亲王后也不能取得采邑土地,也没有政治
的王府组织。
而这三个非皇族的汉
藩王,却各据一方,成为半独立的局面,显然不是正常状态。
连三大汉
都感觉到,削藩不可避免。
削藩是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必须采取的手段,但中国历史显示的现象是,每一次削藩,都要引起一次激烈地反抗。
一六七三年,尚可喜因为不能忍受他儿子尚之信的横
,向清政府请求退休,推荐尚之信继承他的王爵并接替他镇守广州。
当时的皇帝是福临的儿子玄烨大帝,他允许尚可喜退休,也允许尚之信继承王爵,但不允许尚之信接替老爹镇守广州,他说:“地方官职,没有世袭的规定。
”吴三桂、耿
忠(第一任藩王耿仲明的孙儿)听到消息,发现气氛有点异样,于是他们也请求同时退休,目的在试探清政府的态度,希望(并相信)中央会慰留他们。
清政府对这件事十分重视,有过激烈的争论,了解一旦真的撤藩,三个大汉
一定叛变。
二十岁的玄烨大帝坚持撤藩,下令接受他们的请求。
三藩果然叛变,刚刚安定下来的中国,再陷于混战。
三藩推举吴三桂当领袖,当时正在剃发令之后,汉
的民族感
沉重而蓬勃,全国各地
民纷纷割掉辫子响应。
清军节节后退,后退到黄河一带,仍不断遭到沮丧的失败。
可是,有两个重大的因素使形势不久即行倒转,一是吴三桂的汉
招牌太过于响亮,不能发出明确的政治号召和建立坚强的领导中心,他既引导满洲鞑靼
关,又杀掉朱由榔全家,使他不能利用明王朝的惯
影响力。
他只有自己当皇帝,但在这个紧要关
,新兴的政权无法马上产生向心作用。
二是吴三桂老了,有老年
最容易发生的过度小心保守的心理状态,不敢采取冒险行动。
他要求绝对的安全,但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安全的革命和叛变。
另一个因素是,吴三桂的对手是玄烨大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年轻气壮,有刘邦豁达大度的胸襟和李世民知
善任的智慧。
混战九年,一六八三年,三藩全部被扑灭。
耿
忠、尚可喜以及吴三桂之孙吴世(王番)(吴三桂已病死)全族处决。
从一六八二年饥民
动,到一六八二年三藩结束,改朝换代的战争历时55年,中国又归统一,而且立即出现了一百余年的第三个黄金时代。
亅亅亅43.第四十三章:大黄金时代第三个黄金时代,始于本世纪(十七)八十年代,终于下世纪(十八)七十年代,距七世纪第二次黄金时代,恰恰一千年,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候。
但大黑暗并没有过去,那沉重的污染不会这么容易一下子消失。
只不过被满洲
强劲活泼的新的生命力,暂时驱逐到一旁,犹如一个
雨季节中,忽然出现几
晴天一样。
满洲
仿效明王朝的模式,建立了一个绝对专制的极权体制,整个中央政府,不过是皇帝发号施令的传达室。
全体官员,不过是皇帝私
的秘书和传命兵。
中央各部,每部设两个部长(尚书)一满一汉。
常务副部长(左侍郎)二
,政务副部长(右侍郎)二
。
也是一满一汉。
六个部名义上虽各有职责,事实上每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