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忙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就是个大魔、大色狼!”
琴书接着话说道。
我顿时被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地说:“我抗议,不能侮辱你们的郎!”
琴书翘了翘鼻子、“不屑”地道:“你是说你还是儒商啊?”
我脸红脖子粗地申辩道:“儒商也是贪财好色的啊,嘿嘿……你老公不也正符合他们的标准!”
思滢摇着道:“你才是胡说八道!”
“我可没有胡说八道,我说的是事实!”
我急忙表白自己忠心耿耿、天地可鉴。
“证据!”
琴书丝毫不为所动。
“对,证据!”
思滢也在一旁助威。
我塌了一下肩膀,补充了一句,“连儒家的孔圣都贪财好色,他的门
又能好到哪里去?”
琴书立刻怒火地道:“不许你侮辱我们见
、“万
迷”的孔老夫子!”
“听他解释一下,看能胡扯出来个什么?”
思滢解围道。
我硬着皮、言之凿凿地道:“什么是“儒商”明明都是商
,叫个“儒商”比别的商
更高雅吗?或者,就比别的商
的思想更
沉?”
“快说正题!”
琴书不耐烦我兜圈子。
我招架不迭:“其实,孔子是很好财的,也很喜欢做声色表面文章。就拿《论语》的开篇来说吧。那个开
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话有甚么问题吗?”
思滢不解地问道。
我谄笑着道:“哪里有什么问题!只是,只是……一些解释说,那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而经常实践,不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生气,不是个君子吗?在迎接外宾的时候,有些
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对外宾说话,似乎是要表达友友谊。
简单说,这些解释把孔子弄得好像很“高雅”于是,“儒商”也成了“高雅”的商了,而把中国说成“儒家”国度,中国在世界上也好像就更“高雅”了。
过去,我也是如此接受教育和如此理解的;可后来,多看了一些东西,觉得那样解释不对,那不是孔子言论的原貌。”
“为什么不是“原貌””
思滢咄咄地为心目中的“偶像”辩解。
我耐心地解释道:“在孔子活着的时候,“学”并非是现代说的“学习功课”或“学习知识”的“学习”而是周朝的音乐舞蹈仪式。”
“有这种说法吗?我怎么不知道?”
琴书疑惑地道。
我嘿嘿一笑、趁势“转守为攻”“孔子提倡“克己复礼”就请看看《周礼》的记载吧:“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待诸子。春,学,舍采,合舞。秋,颁学,合声。”
“再者,《周礼》上面说的也很清楚,乐师管理的是“小舞”是对大司乐管理的“大舞”而言。更具体地说,“大舞”是“大学”是为“建国”而做的音乐舞蹈“学政”包括用来感召动物和天神;而“小舞”是“小学”是为“国之小事”、“飨食诸侯”而做的音乐舞蹈仪式,包括在丧事和祭议事中扮演“哭”和打鼓等事,颇似农村里的打鼓手。怎么样,我说的有没有错
?”
琴书在我的得意洋洋和耀武扬威面前败下了阵,连思滢都点着小脑袋、帮腔说道:“对啊,清哥说得有道理!”
我趁胜追击:“据古文字学考查,远古时代的“学”字的意思是盖东西的手艺。原来的“学”字写法,例如甲骨文的写法,就是上面是双手拿着木,下面是“宝盖”部首,再下面是两根柱子。所谓“学艺”、“学艺”在远古时代,就是盖居所和种田的意思;那个时候,要确定居所和何时种田,都是举国上下的大事,要经过“敬民授时”的隆重仪式。”
我挺了挺胸、捋一下并不存在的颔下须髯。
“别臭美了你,赶快说!”
小姑娘不好意思向我虚心求教,不过,求知欲倒是很旺盛。
我满意地点点:“甲骨文以后的解释说,“学”字的意思是“仪式”上面是双手捧着卜物,下面是表示举行仪式的台子的“宝盖”部首,再下面是“子”所以,“学”的意义就是由“子”来做占卜仪式的事
。因为在远古时代,唱歌跳舞是举行仪式的重要内容,所以,由“子”来搞仪式,自然,“子”就有一定社会地位,伴随尊重仪式就“
屋及乌”顺便有了尊重“子”的说法了,所以,文言文中,老师们都会讲到“子
”一定是有“尊称”的意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