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3067研究所后,黄修远前往位于西澳大沙沙漠的3058研究所。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个研究所,就位于大沙航天城的西南方向,大约85公里左右。
3058研究所,在一条公路的旁边,对面是一座新型农业小镇,当地专门种植棉花和甘蔗。
北半球的冬季,而南半球自然是夏季。
阳光明媚,一块块整齐的棉花田,种满了密集的棉花,生长周期有180天左右的棉花,此时正处于生长期,棉田一片青绿色。
黄修远在研究所门
下车,负责该研究所的研究所所长宋义建、首席研究员洪文信,已经在门
等待着。
“黄总,欢迎过来莅临指导。”宋义建率先上前。
“黄总,欢迎!”洪文信微微点了点
,他倒是显然文质彬彬,没有太过于热
。
3058研究所,并不是燧
系产业,而是工程院的产业,不过他们和燧
系的合作非常
。
黄修远也没有太在意,毕竟科研
员中,
格古怪的不在少数,越是才华横溢,可能就越不喜欢
世故,他们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我们进去里面聊。”
宋义建马上带路,进
了研究所的工作区域,更换防护服后,便来到了一个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的组装室内。
在组装室内,工作
员正忙碌着组装一台设备。
从外形来看,设备像一个平躺在地上的大冰箱,长度2.8米,宽度1.2米,高度1.2米。
上方是可以打开的舱门,有一个观察用的透明窗
,窗
可以看到舱内的
况,不过可以通过调节,实现窗
的关闭和开启。
打开舱门后,
压舱内的空间,是一个圆弧胶囊形状的设计,长度为2.4米、宽度0.8米、高度0.8米。
有一个枕
一样的物品,舱内底部是可调节的
体工学床,可以让使用者半躺。
另外舱内还有一套防水的电脑系统,保证使用者可以在舱内,
作
压舱,甚至临时接管飞船的指挥工作。
这套舱内电脑,配合呼吸
盔上的纳米显示屏,可以让使用者无障碍地使用舱内电脑。
黄修远开
问道:“洪博士,现在
体实验进行得如何?”
“在地面的实验非常成功,我们在目前改造好的5台
压舱上,进行了很多测试,其中有10名志愿者,在
压舱内累计测试了385个小时。”洪文信抬了抬眼镜解释道。
黄修远接过宋义建的实验报告,粗略翻看了一会。
从测试报告的
况来看。
目前
压舱的
体实验,一共有5台
压舱,50名志愿者,一共进行了1583次实验测试。
主要是测试不同
压压力、不同测试时间,以及个体之间的诧异。
虽然之前做了很多动物实验,但
和动物毕竟不是同一物种,各种差异是要仔细验证的。
目前洪文信团队,已经初步确定了
体可承受的
压压力最佳范围,在这个范围内,
体承受的压力,几乎等同于蓝星地面重力。
虽然
压力和重力存在一定区别,但这已经是当前,
类已有的技术水平下,可以实现拟重力的最佳方案。
不开发拟重力技术,那
类在外太空的发展,将受限于一年大限,必须不断
换宇航员。
就算是采用
换方案,宇航员也不能频繁进
外太空,一个训练有素的专业宇航员,一生中,可以在外太空执勤的时间,不能超过5年。
就以
均寿命75周岁计算,宇航员从25岁工作到55岁,大约有30年的工作期间。
在这30年内,宇航员真正进
外太空的时间,最多只有5年时间,即六分之一左右。
如果频繁进
外太空,可能会导致宇航员身体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
如果采用
压舱,缓解太空综合征,那宇航员在外太空的可工作时间,将提升到10~15年左右。
如果是装备
压外骨骼装甲,那宇航员甚至可以半永久
的在外太空生活和工作。
这对于本土与外太空之间的通勤压力,可以起到极大的缓解。
按照广寒宫基地的扩张速度,年底就可以完成30~35个生活舱的扩充建设,明年计划扩充到150~170个生活舱。
同时明年还计划在月球背面,建立月桂基地。
预计在月球执勤的宇航员数量,将增加到200~240
左右。
到时候,就算是长13在天门空间站上,完成了技术验证,每年400~500
次的宇航员往返,需要的运输力,并不是小数目。
就算是采用长11、长12之类的运载火箭,加上在月球补给燃料,可以运输的
员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