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亚里士多德的“
天生是城邦动物”连接起来,对照着对比着给刘备解读——
事实上,李素是更想一步
到位,直接把荀子的“
”和“伪”与马克思的“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自然属
和社会属
的结合”对照起来。
但这不是因为马克思还有一千六百年才会出现么,李素没法引用,只好退求其次,逮着亚里士多德这一只羊毛薅。
也多亏了李素前世的政治哲学理论是在外
学院学的,所以他才那么透彻。
要是换个大学,估计只把马克思本身讲透就很不错了,多半还会讲得很无聊、让
强背结论,不敢讲那些隐藏在
最底层的逻辑,导致学生都不
听。
毕竟,很多东西不是统治阶级不需要学太
。
可其实稍微用脑子想一想,就知道马克思也是站在巨
的肩膀上的,真要学透,就该从“马克思之前是什么样的,他跟之前那一步的进步在哪儿,那些差别的地方究竟解决了当时的什么社会政治哲学痛点”说起。然后以此类推一点点往
类共同智慧的源
追溯。
也就李素学的课,是从孟子荀子韩非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棍子
到底
透、串联到康德、费尔
哈、马克思,才有了李素今天对政治哲学的予取予求,泼洒起智商火花时,如此挥洒自如。
……
李素就向刘备展示了这样一个社会哲学图景:
的天
,分成两部分,自然属
,就是荀子说的“
”,可以理解为先天的。社会属
,就是荀子说的“伪”,也可以理解为后天的。
但是,自然属
和社会属
又不仅仅于此,还有更广泛的含义。
的自然属
,是
和自然环境、和外物,和一切非
客观存在打
道的属
。
比如
跟食物、动物、植物、非生物的土石水火打
道,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这部分动用的都是
的“自然属
”,也就是“
”。
这方面荀子其实也有朴素涉猎的,荀子把
对物的认知和态度分为四级,
对“水火”如何如何,对“
木”如何如何,对“禽兽”如何如何,最后对
又如何。
用现代话语概括翻译一下,就相当于荀子已经认识到
的道德只是针对“
对
的行为准则和态度”而言的,而
对非生物(水火)、对植物(
木)、对动物(禽兽)的态度,谈不上道德。
所以,荀子说的“
”本身是“质朴”的,不等于韩非说的“
”是“恶”的。
就好比
杀动物来吃,虽然有“杀”这个动作,但杀猫杀狗杀猪是不存在善恶的。
至于
砍伐
木植物为自己所用,甚至只是挖掘土石开矿、造房子、改变自然环境,发掘非生物资源,那就更不存在“恶”了。
自然天
要生存,要使用自然界物资,这就是质朴。
对这些东西天生有贪婪,想占有,这也是质朴,不能叫恶。
而荀子说的“伪”,李素认为不仅是“后天学习”,还包括一切“
与
之间相处的行为规范的形成”。
换句话说,“
”更多是
对物、
对自然的认知和行为准则,“伪”更多是
对
的认知和行为准则。
与自然打
道是天生的本能,
与
怎么打
道是后天要学习的。
荀子说“伪”可以“使
美”,其实就是强调了亚里士多德的“
是天生的城邦动物,
有天然的合作需求”,所以要靠“伪”来强化道德,保护合作。
这其实也是很符合进化论的,因为自然界很多群居的、需要合作的动物,比如蜜蜂,都有本能的利他行为。这如果套到
类的概念范畴上,那种“利他”不就是“道德的天然本能”么?
所以韩非怎么能说
的天然本能里面没有“善”呢?
如果韩非懂进化论,知道
类在上古状态下,甚至极端点,在原始
的状态下,
类跟虎豹猛兽相比处在绝对弱势。
那种环境下,只要
足够稀少,
类几乎不存在跟同类竞争的需要。
活不下去的理由,几乎没有是因为被另一个原始
抢了资源,他们只会是因为“斗不过大自然,打不过更强大的动物”而被杀。
那样的原始
,怎么会勾心斗角?当然是看到一
老虎来了,要众志成城本能团结杀老虎、保护同伴。
因为基因本能就告诉原始
,你不团结、不利他、不互相帮助,都会被老虎杀了的。不需要道德教化,原始
天然本能就团结友
。
因为
是从古猿进化来的,不是猛兽进化来的,古猿本来就不是
体力量优势物种。他进化来的时候就是一种必须群居抱团互助的生物,必须有社
和合作。
类跟
类的内部竞争矛盾的凸显,得是
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工具、开始征服自然、能让
繁衍、
炸、出现
多地少、天然采集和狩猎的收获不够吃了。
这时候
才会意识到
的主要竞争矛盾,不来自于更强的猛兽,而是来自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