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左拐往西。往西不可能,那里全是滩涂巨石,河床弯曲且落差极大。
熊荆抵达谢邑不久,举着旌节的邕笠便渡河来到谢邑。熊荆去年在陈郢见过他,两
再见时目光一触即避,面无表
,好像从来没有见过。
“鄙
奉丞相之命告之大王,
我秦境会盟之
勿过五百
。”邕笠揖礼之后告道,顿时惹来一片非议。
“岂有此理!”率军于此相护的城阳守将潘无命大喝,他本要随熊荆至稷邑的。“若你国丞相怕了,你我两国大可在淮水之上会盟,何必要至秦境。”
“鄙国乃盟主,盟台早已筑好,岂能于两国界河会盟。”邕笠一如昌平君那般处处流露出对楚国的不屑。他最后道:“去与不去皆在大王,本使明
便返稷邑复命。告退。”
“你!”潘无命气的直跳,恨不得一剑斩了邕笠,可他又拿邕笠没办法。
“请贵使下去歇息。”熊荆嘱咐长姜,让长姜带他下去。
“大王,”寿陵君寿奕很早就在谢邑等着。“秦王愿与我和实属不易。不去,秦军伐我,请去。”
“若是大王此行有失,若之何?你伏剑谢罪?”如果目光能杀
的话,寿陵君早就死了千百遍,此刻昭黍正盯着他,大声质问。
“若因大王不去而秦
伐我,若之何?”寿奕毫无畏惧迎上昭黍的目光。两
的争论难有结果,毕竟熊荆尚未
秦,不知道秦
会盟是真是假。
“争有何益?”熊荆瞪了昭黍一眼,他看向寿奕道:“不佞率至稷邑,若秦
又说,秦王要不佞亲至咸阳方可会盟,若何?不佞若至咸阳,秦王又说,要想会盟需割下不佞的
,又若何?”
熊荆的问题让寿奕发愣,也让随行的蔡文、穆伯寻几个
发愣。拦住想要说话他们,熊荆道:“不佞只想知道,何处才是底线?不佞行至何处你等才对秦
死心?!”
“大王若惧死,大可返郢。”寿奕也急了,他认为身为大王就该不惜一切的求和,他既然敢单身赴秦求和,大王也应该有这样的胆量。
“你此话何意?”熊荆看着他笑。“不佞难道要跪在秦王身前,求他罢兵?”
“臣非此意!”寿奕大声道。“臣以为大王若是惧死,可以返郢。”
“若不佞死了,秦
还是不与我和……”熊荆再道。
“臣愿与大王一同赴死。”寿奕被熊荆问得很是烦躁,不得不如此说话。
“你赴死有何用?!楚国要的是罢兵言和,不是要你死。若不能罢兵,你死何益?”熊荆反驳道。“不佞在此立命,明
不佞
秦之稷邑与秦
会盟,若期间再生变故,必返楚。从此……”熊荆目光看向蔡文、看向穆伯寻、更看向寿奕。“再敢言与秦和者,斩!”
“大王如此……”蔡文和穆伯寻是聪明
,知道这就是熊荆的底线,两
都不作声,唯有寿奕还是以为熊荆惧死。他话还没说完熊荆便冲到他面前,仰
直视他的眼睛:“若秦王说,和可以,但寡
要楚王的
,不佞割下
颅否?”
寿奕被熊荆
视着,目光最终回避,嘴里却道:“若是臣,臣愿割下
颅以求和。”
“然你割下
颅,秦王依旧不和,若何?”熊荆追问,捕捉他闪避的目光。
“臣已尽全力,不和便是不和。”寿奕答道,目光依然游离。
“你都敢割下自己的
颅献给秦王,为何不敢拔出割
颅的剑刺向秦
?”熊荆的声音里带着无比的惋惜。“不佞赦免你不是因为尹公的求告,不佞赦免你是因为你不屈不挠、一心要立悍弟为王。谁想!你竟然是这样一个宁死也不敢反抗的懦夫。”
熊荆的话好似一把锋利的锥子直刺寿奕的心脏,他脸色涨红,想辩解却只是嘴唇挪动。
“从今往后,别说你是楚
。”熊荆丢下最后一句话出帐而去。